“年輕算什麼,人家西醫和我們的中醫又不一樣,人家不看年齡隻看技術。要我說還是人家東洋的醫生醫術好,我之前有好多毛病,這些老中醫天天讓我吃藥,結果在人家那動個小手術就好了。”
這位也是一個西醫的忠實粉絲。
主要是因為他對中藥已經是畏懼了。
以前生病,總是要將一碗碗難喝的藥往嘴裡灌進去,他最討厭的就是喝中藥了。
“那個醫生叫什麼名字?我到時候也去看一看。”
“這個醫生也也忘記叫什麼名字了,但是人家現在是日軍陸軍醫院的院長,你去肯定是能遇到的。”
米泰鴻在得知這個醫生是在陸軍醫院的院長之後,就知道這應該是沒有錯的。
自己的這位老朋友自己也是知根知底的。
兩人當年甚至還是商量著投靠日本人的。
這是穿一條褲子的。
所以米泰鴻也就下定決心,一定要去讓陳知文給自己的老腰看一看。
但是在看醫生之前,對這個醫生的禮儀要準備好。
如果陳知文隻是個小醫生,他自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顧慮。
要是個中國醫生,那就非常好辦了,直接問他能不能做手術,要是騙自己,拿槍指著人家腦袋也不會有什麼事。
但是這位可不一樣。
要是把自己治死了,自己也沒地方說去。
到時候自己的家裡人也沒人敢去說些什麼,隻能當米泰鴻是為了醫學奉獻自己。
所以米泰鴻明白即使手術做不成,也要維護好和人家的關係。
所以米泰鴻是提著禮去陳知文的辦公室的。
陳知文這時候在思考應該如何去設計脊椎手術中要用到的固定支架。
骨科手術之所以像木工活,就在於在骨頭上的工作和修東西是一樣的。
都要往上麵釘釘子。
但是肯定是不能用木工要用的釘子去用在骨頭上,因為用在人體上的釘子是肯定要有質量要求的。
這種釘子肯定是要是特殊的合金材質,要是普通的材料製成的釘子在人體內出現了腐蝕或者反應,那將會對人體產生嚴重的危害。
但是這種合金材料並不是那樣容易被找到的,因為現在的合金技術還不完善。
而且陳知文不僅要考慮這種器材的材質,還要去考慮器材的形狀。
這兩個方麵是自己必須要去攻克的。
其實陳知文也知道用在人體內部的材料最好是鈦合金。
但是現在的鈦合金還在理論中,對於鈦金屬的提純還處於實驗室階段。
對鈦金屬的工業化提純還要到46年,那時候在大量科學家的幫助下,才對鈦金屬有較大的攻克,實現鈦金屬的工業化生產。
對鈦金屬的醫用研究還要到1965年,在那以後才對鈦合金的醫用展開研究。
陳知文終究隻能去采取替代方案。
替代方案就是采用不鏽鋼。
不鏽鋼在人體內長時間使用也會產生腐蝕和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