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起飛一趟,成本就是幾千上萬日元。
運送一噸物資,需要的花費就要高達兩三千日元,這個花費是日軍後勤部門受不了的。
但是現在好像也就隻有這種方法還比較可靠。
因為洪水還沒有散去。
經過日軍氣象部門的預計,洪水將會在未來半個月之內對戰區產生影響,在這段時間內,汽車運輸將會成為一種累贅。
為了減輕空運的負擔,日軍直接征調了戰區周圍所有的牲畜。
他們希望通過用牲畜拉車的方式去向前線運送物資,雖然說這樣的速度比較緩慢,但是這樣子終究還是能縮短運輸時間的。
這樣運輸終究還是要比人力運輸要好。
後勤部門更加犯愁的就是如何去籌集物資,
之前送過去的物資已經是後勤部門好不容易籌集過來的,現在市場上根本就沒有可以去調運的物資了。
在發現沒有物資可以送過去之後,日軍後勤部門就想到一個非常狠毒的點子。
現在其實還是有一批糧食的,就是這些糧食動用起來後果比較大。
為了維持城市的正常運轉,政府一般都會給市民留下一些生存口糧。
日軍雖然說非常的邪惡,但是他們也明白占領區域最大的利益就是這些城市。
侵略不僅是要去搶奪資源,更重要的是要把當地的人變成資源。
日軍同樣也有這個意識。
他們知道統治百姓需要有相應的措施,首先就要保證他們能吃飽。
為了在搜刮糧食和保持溫飽之間形成一種平衡,日軍也是進行了很多的嘗試。
計劃經濟中對糧食的憑票供應就從日軍的政策中獲得過靈感。
混合麵已經將城市內市民的糧食消耗限製在一個非常低的水平,但是日軍現在顯然是不滿足的。
前線的日軍將士即將進入沒有食物的窘境,在這個時候,他們也就不去在意市民的死活了。
日軍直接調撥了供應給周邊城市的糧食,將這些糧食供應給前線的日軍士兵。
畢竟不管怎麼說,在日軍高層看來,前線的這三萬士兵是絕對要比後麵的中國百姓要更加寶貴的。
他們寧願讓一百萬的中國人餓死,也要讓這三萬的日軍活下來。
不是沒有人對此表示反對。
南京地區的商會是負責糧食貿易的組織,他們是負責南京城內所有百姓的糧食供應。
這個商會看上去是一個油水非常豐厚的組織,但是其中的艱辛隻有商會裡的商人知道。
在國府手下,雖然說國府的各種苛捐雜稅也是很多,但是至少是能有點好處的,但是在鬼子手下,就隻剩下苛捐雜稅了。
以前在國府那邊,這些商人還能通過賄賂來拉攏官員。
國府說是一個法治政府,實際上隻不過是一個人情政府。
在這個政府內,隻要打通關節,就能一句話辦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