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戰鬥似乎真的要輸了。
當幸存下來的飛行員駕駛著飛機飛回基地的時候,陸軍航空兵部隊的領導已經知道前線發生的事情。
他來到機場,希望能得到一個最真實的結果。
他不敢相信,以為剛剛電報傳過來的消息是前線的惡作劇。
但是當他左等右等,等到一群冒著黑煙的飛機搖搖晃晃的來到機場上空之後,他才終於意識到情況的不妙。
現在飛機的損耗已經達到了二十多架。
當時在空戰中,有十幾架飛機被擊落當場墜毀,但是現在又有幾架飛機因為故障而墜毀。
當飛機降落下來之後,指揮官看著飛機上的破洞,終於明白這些飛行員遭遇了什麼事情。
現場的情況明顯要比他想象的要更加的複雜。
在飛機降落之後,飛行技師們連忙對這些飛機進行維修之前的評估。
指揮官希望能聽到一些好消息,但是很可惜的是前線傳出來的就沒有好消息。
飛行技師告訴指揮官,現場有一半的飛機需要經過大修,隻有一半的飛機在經過維修之後能恢複戰鬥力。
當指揮官詢問這些飛機什麼時候能修好之後,技師非常嚴肅的告訴指揮官,短時間內就彆想著去讓飛機去執行任務了,因為這些飛機就算是小修也要至少半個月的時間。
畢竟飛機的修理和其他東西的修理不一樣。
修理飛機最重要的就是要有相關的零部件,而現在部隊中雖然有備用的零部件,但是明顯沒有那麼多。
現在隻能從日本本土調配零件過來進行維修。
而且技師表示,那些需要大修的飛機維修起來也是相當的不容易。
因為這些飛機大多都有嚴重的損傷,所以需要修理的範圍肯定是更多的。
而且根據技師的介紹,這些需要大修的飛機有可能付出的代價要比一架新的飛機要高,因為飛機的核心發動機部位有損傷。
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這種部位有損傷應該是直接更換,而不是維修。
因為發動機需要做到萬無一失,維修並不能完全的解決問題,很有可能在之後執行任務的過程中出現更大的事故。
從飛機的成本和效益進行考慮,技師認為這些飛機還是直接報廢比較好。
但是指揮官並不是這樣認為的。
現在的指揮官需要儘量的去減少損失。
因為讓飛機不攜帶武器彈藥的想法是他提出來的。
他的初衷其實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做出一些成績。
作為飛行員出身的指揮官,他知道自己還有更大的未來。
所以他希望能完美的去執行每一次的任務。,
但是這次確實是他的失誤。
指揮官沒有想到對麵的國軍居然還有這樣的能力,能重創日軍的飛機編隊。
而且這些國軍的飛機挑選的時間也是相當的巧妙。
日軍的飛機當時將精力放在投擲空投上,為了提高空投的精準度,飛機肯定是要降低速度和高度,減少空投受到的阻力,提高空投的精確性。
這樣一來這些飛機在國軍的飛機麵前就像是靶子一樣,根本就是不用費力就能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