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知文之前是提議要給北平的孩子們一些優待,要讓他們感受到大日本帝國的溫暖。
當時的將軍因為陳知文剛給他的孩子治完病,所以也就同意了陳知文的請求。
但是隨著這個將軍被任命為其他的職務之後,新上來的軍官在過來之後第一件事就是否定了之前將軍實行的對孩子的優待政策。
日軍高層已經意識到資源緊缺給軍隊帶來的影響,他們需要一個能解決問題的人,而不是緩和關係的人。
上一位軍官之所以被調離北平守備司令這個位置,或許就是因為在這個位置上他采取的是較為溫和的態度。
在軍方看來,這是一種偷懶的行為。
日軍需要在這個位置上的人儘可能的去搜刮資源,而不是將寶貴的資源用來安撫人心上。
所以當新的將軍來到這裡擔任這裡的最高長官之後,他下達的第一個命令就是進一步減少北平城內居民的口糧。
之前對兒童的優待現在也沒有了。
一時間又回歸到了以前那種情況,甚至說情況還更加的糟糕。
因為這個將軍認為既然以前這些孩子吃掉了原本應該屬於大日本帝國士兵的口糧,不能就這麼算了,他們需要將口糧給收回來。
所以在他的安排下,所有的市民原本的定額口糧又進一步下降了。
以前的口糧標準其實是經過嚴格的計算的。
軍方將北平城內市民的成人能量攝入控製在一千八百大卡,這樣的能量其實也就約等於三碗米飯。
這樣的熱量隻能是維持最基本的生存需求,讓大家做不了其他的事情。
更何況在這救命糧食上,日軍還夥同下麵的糧食商人進行了克扣。
一時間北平城內那是變成了一座寂靜的死城。
但是聰明的人們即使在這種境地裡,依舊是爆發出驚人的生存智慧。
在後世的一些東南亞的一些國家中,窮人之間流行一種名叫pagpag的美食。
這種食物從來都不是當地獨有的一種食物,在現在的北平那也是大量的存在的。
此時的北平應該說是貧富差距最為懸殊的時候。
上麵一群富人可以去吃各種美食,他們天天下館子,各種食物是吃了一口就扔掉。
在北平的日本人逐漸的也養成了這種習慣。
好多人在北平特有的宮廷文化下被洗腦了,認為以前的節儉實際上是一種沒有意義的事情。
文化真的是一種非常神奇的東西,特彆是北平這個地方,或許總是會有這樣的魔力。
在北平外,統治者總是會有艱苦奮鬥的品質,但是當他來到北平的時候,這種艱苦奮鬥的品質很快就會被磨滅,取而代之的是奢靡的生活。
北平好像一個溫柔鄉,在這個溫柔鄉裡,好多日本人的骨頭都已經酥掉了。
日軍高層其實在發動侵略戰爭之前就意識到,戰爭發展的過程其實就是軍隊腐蝕的過程。
他們對軍隊中的軍官製定了一係列非常嚴格的要求,要求軍官隻有在休假的時候才能離開軍營。
但是在執行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