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場景讓支援的小隊十分的憤怒,但是他們現在隻能是捏緊自己手中的槍不敢鬆手。
因為對麵是一支一百多人的騎兵大隊。
兩支日軍的騎兵小隊被迫聚集在一起。
兩個小隊長並行,兩人明白這或許會是他們的最後一戰。
“怎麼辦?”
“打!”
那就打。
鬼子兩支騎兵小隊列陣擺成一字型的陣列。
在小隊長的一聲令下,所有騎兵齊刷刷的抽出了自己的馬刀。
然後就是向著對麵黑壓壓的騎兵大隊發起了衝鋒。
對麵的蒙古騎兵隊長是一個豪邁的漢子。
看到這些騎兵沒有動槍,知道他們應該是希望用一種有尊嚴的方式去死。
“兄弟們,成全他們!”
即使是在現代戰場上,作為古老的貴族兵種,騎兵依舊還保持著自己貴族的風範。
當敵人舉起刀,你就不能用槍去對準人家。
因為你是光榮的騎兵。
這種或許有些矯情的騎兵準則或許確實有些太過於理想化,在殘酷的戰場上,將這種所謂的儀式和尊重放在自己的生命之前顯然是一種錯誤的選擇。
但是在有些時候,比如說現在,這位蒙古騎兵隊長還是願意去陪著對麵的日本騎兵玩一次貓捉老鼠的遊戲。
對麵的日軍騎兵認為這是一次光榮的死亡,在死之前自己還要去拉一個墊背的。
麵對這種困境,他們不是在害怕,而是在大喊著“天蝗保佑”希望天蝗能保佑他們能多殺死幾個敵人。
雙方的騎兵很快就隔著三百米的距離開始了列陣,這對關東軍的騎兵來說是有利的,因為他可以通過這樣在局部地方形成優勢。
如果分散開來進行靈活作戰,最大的可能就是被敵人幾個圍毆一個,到最後就是一個敵人也乾不掉。
雙方同時發動了進攻。
關東軍的戰馬要更高一點,在戰場上,身高更高一點就意味著作戰範圍更大,意味著在同等情況下敵人更難去攻擊到要害的地方。
隻是這種優勢在人數的劣勢下顯然是不占什麼便宜的。
當第一次的衝鋒結束,雙方互換了位置。
關東軍在戰場上撂下了七八具屍體,而對麵的蒙古騎兵隻留下了一具屍體。
戰場中間一匹馬留在原地,不知道它是受傷了還是怎麼的,總之就是留在原地沒有任何的反應,站在那裡低著頭不知道是在叫醒自己的主人還是在吃草。
看著自己的損失,關東軍的兩個騎兵隊長都露出了難看的表情。
對於這次的對戰,這樣的戰果顯然是讓他不滿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