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家明白,這輛坦克確實是已經被擊穿了。
大島信也非常的興奮,他用望遠鏡看到了發生的這一切。
此時的他也是非常的高興,“這是誰?一定要給他嘉獎,這是一個英雄,他打破了大熊坦克不可摧毀的神話!”
大島信也此時的心情非常的愉悅,他本來就認為自己的方法一定是可行的,今天果然就就見證了效果。
大島信也詢問這個勇士是是誰,但是沒有人知道這個成功炸毀坦克的是誰。
作為軍官應該去辨認下麵的士兵,但是關東軍的軍官不會這樣做。
因為下麵的士兵變化的太快了。
今天過來,明天就完蛋了,少有能堅持超過一個月的。
所以認識士兵是一件毫無意義的事情。
所以麵對大島信也的提問,沒有一個軍官能回答這個士兵究竟是誰,但是大家還是有辦法的。
“這個士兵離我有點遠,我剛才沒有看清,但是等戰鬥結束了我去找找看他的殘骸,或者是去問一下他的戰友,到時候就知道他究竟會是誰了。”
大島信也也不是偏要去知道這個士兵的,名字,他也不過是一瞬間的興趣,得知大家都不知道,也就放棄了。
“不管怎麼說,他是立下了功勞,所以一定不能虧待人家!”
為什麼士兵要加入敢死隊?就是為了那點報酬。
加入敢死隊死的士兵將會得到更高的撫恤金,他的家人也能得到更好的待遇。
這是一開始關東軍給出來的承諾,希望借助這個機會鼓勵士兵加入敢死隊。
不過現在敢死隊多了,這種激勵的製度也就漸漸削減,甚至已經不再去提及,原因也很是簡單,關東軍每天都要產生幾百甚至是一千多個敢死隊。
炸坦克要敢死隊,當人肉炸彈同樣也需要敢死隊衝鋒在最前麵。
敢死隊確實是最好用的,用人命去彌補這種條件上的差距顯然是更加方便。
就連坦克也可以用人命來填補,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劃算的方法。
可是敢死隊的挑選也不是隨隨便便的,都是需要用那些有經驗的老兵。
將老兵都浪費在這種情況下,會不會有些太過於浪費了?
當然了,也沒有人會去在意這個問題,大家隻希望借助這種方式來取得戰略目的。
大島信也看到了讓自己滿意的結果,於是要求前線的軍隊一定也要將剩餘的坦克給消滅掉。
“這次我看到前線戰士們的英勇和無畏,是他們將坦克給摧毀。但是這還不夠,你們還需要爭取取得更大的成果。我想今天這輛坦克的下場一定會讓對麵的大熊軍隊知道,我們關東軍也是有能力乾掉他們的。”
大島信也並不在乎人命,他隻是希望這些士兵們更努力一點,一定要將這些坦克給消滅掉。
他天真的以為對麵的大熊坦克兵會產生恐懼,卻不知道此時他們的內心隻有怒火。
對麵的坦克指揮官在看到自己的戰友坦克爆炸之後,第一時間產生的就是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