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慧文,出生富商家庭,父親隻希望她能讀點書,然後嫁給一個好人家,可是梁慧文在受到現代思想的影響後,決定要讓自己從家庭中獨立出來,而不是從依附於一個家庭到依附於另一個家庭。
做出這樣的決定是相當的艱難,在這條路上並沒有同行者。
梁慧文高中時就讀於省城的師範女中,在裡麵認識了一群小夥伴,大家在接受到平等自由的思想之後,也希望能成為一個獨立女性。
但是從高中畢業之後,不過幾天的時間,原本熱熱鬨鬨的團體就剩下她一個人。
因為很多人的思想隻是停留在表麵,她們的內心依舊是懦弱的,不敢反抗的。
高中畢業,正好也到了該去談婚論嫁的年紀,畢竟十七八歲的女孩子等到二十多歲就真的嫁不出去了。
家長在上麵壓力,其實女生自己也在糾結。
難道真的要為了所謂的自由和平等去放棄自己的一切嗎?
這些能上高中的女孩子都是有錢人家的孩子,至少也是個中產。
能讓她們上高中,這就意味著至少家裡對她們還是寵愛的,因為教育成本可是相當的昂貴。
在家受到寵愛,未來就算是嫁出去了,找個好人家也能生活的不錯。
隻要是明媒正娶的妻子,老公是絕對不會做出太出格的事情,就算是找個情婦之類的,也隻是個姨太太。
所以梁慧文的這些夥伴都因為這樣那樣的理由而離開,最終隻剩下梁慧文一個人。
梁慧文咬牙堅持,但是家裡對她產生了強烈的反對。
特彆是她的父親,雖然供她上學確實是因為自己喜歡這個女兒,但是不代表自己就會一切都遷就她。
梁父下麵有十幾個孩子,他雖然有慈愛,但是很多時候在家庭中扮演的都是一個大家長的角色,是權威,是不能違背的。
所以他當即就斷了梁慧文的生活費,既然梁慧文想要自由,她就不應該繼續從家裡要錢。
其實梁父對於梁慧文已經很是寬容了,畢竟如果是彆的人家,直接將人帶回去已經算是溫柔的,現在梁父還能給梁慧文一個選擇的機會。
是回家過舒服的生活還是繼續堅持自己的選擇?
對於梁慧文來說,她已經選定了自己未來的方向。
離開家庭自食其力,她才明白世界究竟是什麼樣子的。
其實她的身上還有些積蓄,她本就不是個大手大腳的女孩子,所以在生活上還算過的下去。
想要獨立自由,其實梁慧文的唯一選擇就是繼續讀大學。
但是在這方麵,她遭受了很大的困難與挑戰。
此時的中國在中等教育階段分為兩種類型,一個是女校,另一個是普通學校。
女校的教育水平其實就要差勁一點,而且在課程設計上也是注重於所謂的生活實踐。
梁慧文就讀的女校有插花、刺繡、舞蹈等課程,但是在數學等理工科課程上的設置就要隨意很多,隻不過是給學生傳遞一些最為基礎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