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修繕完畢之後,陸青陽覺得整個屋子暖和了不少。
周建設的手藝不錯,用鬆木做的桌椅全部都做好了,擺著但也算是像模像樣。
純天然無汙染,也沒有甲醛,實打實的實木家具。
孫向前趁著空檔,也開始支起了灶台。
磚頭也都有現成的,就是費一些手藝活兒。
最近這幾天,白天他們去修牛棚,晚上回來就砌灶台,效率倒是很快。
平時他還會多做一些玉米麵餅和高粱饅頭,帶過去接濟一下那對夫妻。
一來二去倒也熟稔了起來,張忠文也是越發客氣,隻是平時還是不敢多和他們說話。
牛棚完工那天,之前用的鍋終於光榮犧牲了,去鎮上一趟也麻煩。
聽這裡的老鄉說,他們都是自己做的木甑子。
做木甑子最當地最好的材料就是胡桃楸,軟硬適中、密度較輕。
而且最重要的是,蒸出來的飯倍兒香。
可是胡桃楸在林子裡也是難得一見的木材。
重新上林場時,陸青陽便也多了幾分心眼兒,準備看看有沒有胡桃楸。
利用空閒時間找了一圈,果然沒有找到。
陸青陽便開始和這裡的老知青套近乎,將之前揣著口袋裡的一包煙分了出去。
果然還是有人好辦事,有個老知青指著一處地方,“沒有記錯的話,那裡好像有一棵,不過你要胡桃楸做什麼?”
“準備截一段回去做個木甑子。”
老知青倒也見怪不怪了,笑了笑,“你倒是不嫌麻煩,這是真的打算在這裡安家啊?不想回城裡了?”
“當然想啊。”
陸青陽搓了搓手,可是在這裡最起碼還要待上四五年啊。
肯定是要儘量的提高自個兒的生活質量啊。
他跑去山林深處一看,好家夥,這可不止一棵楸樹啊,還都是上好的,若是都能栽進空間裡那該多好啊。
不過今日,陸青陽隻截了一段,先把木甑子給做好了,填飽肚子的事情要緊啊。
下工之後便開始做起手工來,確實比想象中要麻煩許多。
先把木頭弄成小木塊,接著拚成一個下小上大的梯形圓桶,在木塊中間鑽些小孔,再用竹釘穿過小孔把它們連起來,然後用藤條編一編,一個木甑子的樣子就出來啦。
接下來,讓刨工把甑子的內外兩麵都刨得光溜溜的,甑子外麵用竹條編個圈圈加固一下,在底部三分之一高的地方加個竹條編的蒸隔,最後再配上一個木蓋子,就大功告成咯!
在周建設的幫助下,花了幾天的功夫終於做好了。
他迫不及待的想要嘗試一下新的木甑子的效果。
使用之前先用木頭刷子乾淨了,再用開水加鹽簡單做了個消毒,便準備著蒸了一些米飯。
果然蒸出來的米飯,比現代的電飯鍋可要香多了。
米飯晶瑩剔透、顆粒分明不糊不夾生,具有純正的原木醇香,又香又軟,吃起來口感柔軟,香氣濃鬱。
花了這麼多功夫,也算是值得了。
用之前醃的野豬排骨,燉了個鹹排骨火鍋,裡麵加上了各種蔬菜。
他們三個人是一起吃的,陸青陽觀察著他們吃下空間裡的菜,會不會有什麼變化。
最後才得出結論,空間的菜隻有他吃了才能加屬性,其他人就和吃了普通菜一樣,是沒有任何附加效果的。
不過仔細想想,這也算是正常。
他畢竟是穿越而來的,而他們都是書裡麵的土著。
“青陽,你花了這麼多功夫,做的這個木甑子絕了,煮出來的飯太好吃了,我可以吃五碗。”
陸青陽乾巴巴的笑了笑,“你這可就誇張了啊。”
他又給兩人倒了兩碗米湯,“米湯你們要喝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