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還沒完呢,”陸青陽指著棚頂,“晚上降溫快,得給它蓋‘被子’!咱們得趕緊編些厚實的簾子,晚上蓋在上麵保溫,白天太陽出來再掀開。”
“對對對!草簾子好辦!隊裡草多的是!”
“王順,你帶幾個人,今天就動手編!要厚實!“
王順交代了一下,回頭問道“大隊長,你說這棚子裡……現在就能種菜了?”
“能!”陸青陽肯定地點頭,“趁著地還沒凍上,咱趕緊把裡麵土翻鬆了,施點底肥,撒上菠菜、小油菜、快菜這些長得快的種子!隻要太陽足,溫度保住了,出苗肯定快!”
他打算趁著翻地的混亂,悄悄把空間兌換的高效有機肥混進去,保證土壤肥力。
“青陽,這肥料看著挺細發,啥肥啊?”一個翻地的社員好奇地問。
“哦,這個啊,”陸青陽麵不改色,早就想好了說辭,“是我托人從農技站弄來的試驗肥,說是啥‘腐殖酸肥’,改良土壤、促生根的,效果比土肥好,正好試試看!”
“農技站的新玩意兒?那肯定錯不了!”社員們一聽是“試驗肥”、“農技站”,頓時肅然起敬,乾得更起勁了。
土壤翻好、底肥埋下,接著就是播種。
陸青陽拿出早就準備好的種子袋——菠菜、耐寒小油菜、速生快菜,都是空間培育的優良耐寒品種,發芽率和抗逆性遠超這個時代的普通種子。
他親自示範,將種子仔細地、均勻地撒在整理好的畦麵上,再覆蓋上一層薄薄的細土。
陸青陽的目光卻凝重地落在了那覆蓋著厚實塑料膜的拱形棚頂上。
陽光下的棚頂光潔漂亮,但他腦海裡卻浮現出東北寒冬那鋪天蓋地的鵝毛大雪
這棚子骨架用的是舊竹竿和木頭,雖然眼下看著結實,可一旦積雪過厚……
“陸青陽指著棚頂,眉頭微蹙,“這棚子現在看著挺好,可我心裡還有個疙瘩。”
“啥疙瘩?”王順正高興著。
“雪!”陸青陽吐出一個字,神情嚴肅,“咱們這疙瘩,冬天雪多大您知道,一場大雪下來,房頂都能壓塌,,雪要是積厚了,怕是把這骨架壓垮了!”
“哎呀!可不是嘛!”王順一拍腦門,恍然大悟,“光顧著高興了,把這茬給忘了!這雪要是積厚了,這棚子準得趴窩!青陽,還是你考慮得周全!那……那咋辦?總不能讓咱天天爬上去掃雪吧?那也太危險了!”
他指著拱形骨架的頂端和兩側,比劃著說道:“我想了個法子。咱們得給這棚子加幾根‘脊梁骨’!在棚子裡麵,順著這個拱形的最高點,用結實的木頭或者……嗯,最好能找到幾根粗點的鐵管豎著支上幾根頂梁柱!從地麵直接頂到拱頂的最高處!”
他空間裡有鍍鋅鋼管,耐壓,正好可以用來加固一下。
他一邊說,一邊在地上畫著示意圖:“就像蓋房子要頂梁柱一樣!這幾根柱子能分擔掉大部分雪壓的重量,保護住咱們的骨架和塑料布!柱子不用太密,隔個兩三米支一根就成!”
“頂梁柱?好主意啊!”生產隊的老根叔作為老木匠,立刻明白了關鍵,“就跟咱們老房子的大梁一個道理!有柱子頂著,雪壓下來,力就分散了,不容易塌!”
“對!就是這個理兒!”陸青陽點頭,“另外,咱們這拱形還可以再弄陡一點!下次搭新棚子,把竹竿彎得更狠些,讓棚頂更尖,這樣雪就容易滑下來,不容易積住!”
“好!大隊長這腦子就是活絡!”王順愁容儘去。
“頂梁柱這事要緊!我會想辦法弄些鐵管子過來,你們幫忙加固下。”
“放心!包在我身上!”老根叔領命。
雪的問題算是找到了初步解決方案。
幾天後,夜晚。
陸青陽打著手電筒,悄悄掀開草簾一角,鑽進棚內。
一股混合著泥土氣息的濕潤的氣息撲麵而來。
他蹲下身,手電光柱照射在濕潤的土壤上。
隻見那褐色的土壤表麵,一點、兩點、無數點……嫩綠的、帶著勃勃生機的芽尖,正頑強地頂破薄薄的土層,怯生生地探出頭來!
如今剛到秋天,他們應該趕得及在冬日來臨之前,多搭幾個棚子。
秋意漸深,大興安嶺的色彩愈發濃烈。
一部分的社員還在運送之前山裡麵的發現的石灰層。
“嘿喲!嘿喲!”號子聲中,鐵鎬鑿在灰白色的岩石上,發出沉悶的聲響,碎石和粉末簌簌落下。
負責掄大錘的孫向前,一錘子下去,感覺鎬尖似乎鑿到了一個特彆鬆軟的地方,不像岩石的硬度。
他“咦”了一聲,停下來,用鎬頭扒拉開碎石。
“向前,咋了?挖到耗子窩了?”旁邊推車的二狗子打趣道。
孫向前沒理會,皺著眉又扒拉了幾下。
一股淡淡的、帶著點怪味的暖風,突然從那鬆軟的縫隙裡吹了出來,撲在他臉上。
“謔!啥味兒?”
孫向前下意識地扇了扇風,那味道有點衝,帶著點……硫磺和雞蛋的味兒?
他湊近那個被鑿開的碗口大的縫隙,一股更明顯的溫熱濕氣湧出,縫隙深處似乎還有細微的“咕嚕”聲。
“不對勁!這石頭下麵好像不是實心的!”孫向前招呼旁邊的王大剛,“王隊長,您見識多,過來看看!這挖出來的氣兒是熱的!還有股怪味!”
王隊長放下手裡的鋼釺,湊過來,先用手在縫隙口探了探,眼睛頓時瞪大了:“謔!真暖和!”
他又仔細嗅了嗅那帶著水汽的風,眼睛猛地亮了起來:“硫磺味!這……這下麵怕不是有溫湯?!”
喜歡七零帶空間下鄉後,我天天吃肉請大家收藏:()七零帶空間下鄉後,我天天吃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