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味居的紅火很快引起了注意。
不到兩個月,同一條街上陸續出現了兩家打著類似旗號的飯店。
一家叫“山野香”,門口手寫的招牌上寫著“供應時令山鮮”。
最先感受到變化的是張大姐。
一天早晨采買時,一個陌生男子湊近低聲說:“大姐,我是新開餐館的,來我們這兒,每月多給你五塊錢,還有獎金。”
張大姐頭也不回地答:“我在‘新味居’挺好,你們找彆人吧。”
李大姐也遇到了類似情況。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人開始打聽陳老爺子的消息。
一天,老爺子托人捎來口信:“最近有生人摸到家裡,問東問西,還想買通我侄子。”
陸青陽意識到,必須采取行動了。
趁著飯店裡的空閒時候,他笑著說:
“老爺子的手藝和咱這從東北的食材,那是彆人學不走的,。他們就算摸進山,也找不著您用的這豆醬、這乾蘑。以後啊,咱菜單上就直接寫明‘選用東北黑土地優質黃豆醬’、‘大興安嶺特供乾蘑’,讓食客們吃個明白!”
老爺子一聽,覺得這主意好,既顯手藝又顯誠意,捋著胡子連連點頭。
從源頭上強調食材的獨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讓模仿者徒有其形,難有其魂。
晚上下完課,陸青陽把全體員工召集起來,開了個簡短的會。
平靜地說了最近遇到的情況,然後話鋒一轉:“咱們新味居能站住腳,靠的是大家夥兒同心協力。
生意好了,絕不會虧待大家,除了每月工錢,年底的分紅方案我現在就跟大家再交個底:純利的一成,按勞分配,人人有份!”
他粗略算了一筆賬,按照現在的勢頭,到年底每個人能分到的錢,遠不是彆家店多開幾塊工錢能比的。
這話像是一顆定心丸,讓張大姐、李大姐等人眼神更加堅定。
共同的利益是最牢固的紐帶。
在陸青陽的建議下,店裡開始推行“服務三做到”。
碗筷消毒,公開操作,讓顧客看得見。
茶水及時添、菜品保熱保量。
雖然隻是小小的改進,但在當時的餐飲環境下,已屬難得,很快贏得了街坊們“乾淨、周到、實在”的口碑。
經過這幾步,模仿者的攻勢漸漸顯得無力。
而“新味居”的生意在經過短暫波動後,反而因為這一係列舉措變得更紮實,口碑更響亮。
很快到了假期,趁著學校放假,陸青陽多請了幾天假。
穗城的廠子雖然托付給了可靠的人,但這麼久沒親自去照看,心裡總歸有些不踏實,一些關鍵決策也需要他親自拍板。
小魚兒和石頭如今被劉嬸和那位退休老師帶得極好,小臉紅撲撲的,規矩懂事,即便沈茉偶爾忙得晚些回來,他們也不會哭鬨著非要找媽媽不可。
這讓陸青陽和沈茉都安心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