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空中威脅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2章 空中威脅

第2章 空中威脅(1 / 1)

卷首語

【畫麵:修複的美軍p51戰鬥機飛行影像,引擎聲蓋過風雪呼嘯。字幕:1950年10月的朝鮮上空,美軍憑借1400餘架作戰飛機掌控絕對製空權。當誌願軍通信兵背著電台踏入雪原時,他們不僅要對抗零下40度的嚴寒,更要在美軍偵察機的"眼睛"下守護永不中斷的電波。】

一、1950年10月20日長津湖雪原

【曆史影像:黑白膠片中,誌願軍戰士在雪地中突然臥倒,鋼槍與電台部件在雪麵投下細碎陰影。畫外音:第27軍通信營戰士徐福才的帆布背包裡,日式15瓦電台已被拆成零件,變壓器藏在棉鞋墊下,線圈纏在步槍槍管上,這是應對美軍空中偵察的無奈之舉。】

"老徐,又來敵機了!"報務員小李的手肘撞在徐福才腰間,兩人同時撲倒在雪坑裡。三架p51戰鬥機從東南方向低空掠過,螺旋槳掀起的氣浪卷著雪粒打在鋼盔上,像密集的鼓點。徐福才盯著二十米外的戰友——他正用凍僵的手指拆解報話機,天線杆被掰成三段,分彆塞進不同的雪洞。

美軍偵察機的轟鳴聲消失後,小李爬起來拍掉胸前的積雪,露出藏在棉襖裡的指南針雛形:步話機的線圈纏在鉛筆上,針尖塗著從步槍準星刮下的金屬粉末。"這樣能指南嗎?"他吹掉針尖的雪,線圈在寒風中微微顫動。

【檔案資料:第27軍通信營日誌1950年10月20日)記錄:"本日遭遇敵機12批次,所有電台實施"碎片化偽裝",重要部件分散埋藏,步話機零件改造為導航工具37例。"】

二、碎片化生存

【場景重現:演員演示誌願軍戰士拆解電台:將電子管塞進搪瓷缸,用雪覆蓋偽裝;線圈纏繞在水壺上,利用金屬反光誤導敵機。曆史錄音:誌願軍通信兵張連發回憶:"美軍飛行員以為我們背的是炒麵袋,其實每個補丁下麵都藏著電台零件。"】

徐福才蹲在背風處,用刺刀挖出深約30厘米的雪洞。電台的蓄電池太重,無法隨身攜帶,他隻能用步槍刺刀在周圍刻下不易察覺的標記——三道斜杠代表安全,圓圈加叉代表危險。小李蹲在旁邊,用步話機的耳機線綁住指南針,線圈對準北極星方向,鉛筆尖在結冰的地圖上劃出歪斜的箭頭。

"上次在孟良崮,咱們用繳獲的美式電台發報。"小李突然開口,聲音被風聲扯得斷斷續續,"現在反過來,用他們的零件做指南針。"徐福才沒接話,手指在蓄電池表麵抹了層雪霜——這樣能減少金屬反光,卻也讓電池溫度更低。他想起三天前在安東,後勤部長拍著他的肩膀說:"小徐,這些電台比炮彈還金貴,沒它們,整個兵團就是聾子瞎子。"

【曆史細節:根據《誌願軍裝備搶修實錄》記載,入朝初期每部日式15瓦電台平均被拆解為17個部件,分散由35名戰士攜帶,重要電子管需用體溫保溫,蓄電池則埋藏在1.5米深的凍土層下以躲避雷達探測。】

三、空中絞殺與地麵智慧

【畫麵切換:美軍偵察機投下的照明彈將雪原映成白晝,誌願軍戰士立即俯臥不動,電台部件與周圍雪地的溫差在紅外膠片上顯示為模糊斑點。字幕:美軍實施"目視偵察為主、雷達輔助"的空中戰術,迫使誌願軍創造"零件即裝備,裝備即地形"的生存法則。】

"老徐,指南針歪了!"小李突然壓低聲音。徐福才抬頭,發現鉛筆尖偏離了北極星方向——是附近的步槍槍管產生了磁場乾擾。他解下腰間的牛皮槍套,將指南針裹進兩層棉襪,再塞進裝炒麵的布袋裡。這個臨時改良的指南針,針尖顫動幅度果然減小了。

遠處傳來炸彈爆炸的悶響,是美軍在轟炸疑似行軍路線。徐福才數著爆炸間隔——每隔40秒一次,規律得像鐘表。這讓他想起在通信學校學過的反偵察知識:當敵機來襲時,拆解後的電台部件間距必須超過5米,避免被一發炮彈摧毀整套設備。此刻他的帆布背包裡,裝著變壓器的搪瓷缸在左,藏著線圈的水壺在右,中間隔著半塊壓縮餅乾。

【通信技術考據:美軍anaps4雷達可探測30公裡內的金屬目標,誌願軍通信兵發現,將電台部件與鐵鍋、鋼盔等日常金屬物品混雜埋藏,能有效乾擾雷達回波,此方法後被寫入《誌願軍通信抗乾擾手冊》。】

四、暮色中的零件重組

【曆史影像:黃昏時分,誌願軍戰士從雪洞中挖出電台部件,在帳篷內借助燭光重組設備。鏡頭特寫:徐福才用凍裂的手指拚接線圈,焊點在煤油燈火焰下閃爍微光。畫外音:第27軍通信科記錄:"每日17002000為零件重組時間,需在60分鐘內完成設備組裝與調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第一顆星星出現在天際,徐福才和小李開始從不同藏身處取出零件。蓄電池表麵結著薄冰,他嗬著白氣擦拭電極,金屬接觸的瞬間,指尖傳來針刺般的疼痛——是凍瘡破了。小李捧著重組的電台,耳機裡傳來微弱的電流聲,像遙遠的心跳。

"試試呼叫師部。"徐福才擰緊調諧旋鈕,刻度盤上的指針在月光下微微抖動。耳機裡突然響起嘈雜的雜音,夾雜著幾句模糊的英語——是美軍的乾擾信號。小李的手在發報鍵上頓住,額角滲出冷汗:"被監聽了?"

徐福才盯著刻度盤,突然想起白天拆解時在變壓器上做的標記:順時針三圈半是安全頻段。他慢慢轉動旋鈕,雜音突然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清晰的摩爾斯電碼——是師部的聯絡信號。小李的手指在發報鍵上跳躍,發出預先約定的校驗碼,徐福才則盯著指南針,確保發報時的方位沒有偏差。

【人物心理考據:根據徐福才1992年采訪錄音,每次重組電台時,他都要默念母親教的溫州民謠,"不是怕設備組不好,是怕漏掉哪個零件,讓前線等消息的戰友成了睜眼瞎。"這種對細節的極致苛求,源自通信兵特有的責任感。】

五、雪夜中的導航暗戰

【場景重現:誌願軍戰士在雪地上用腳印擺出假路線,真正的行軍隊伍則依靠指南針和電台零件標記隱蔽前進。曆史實物:現存於國防大學的"步話機零件指南針",鉛筆杆上刻有"徐"字,線圈殘留著明顯的體溫壓痕。】

午夜時分,連隊接到轉移命令。徐福才將指南針係在步槍槍口,走在隊伍最前方。積雪反射著月光,辨不清方向,但針尖始終指著東北方——那是師部所在的位置。路過一處陡坡時,他突然停住腳步,從口袋裡摸出塊碎鐵片,插在雪地裡作為標記。

"老徐,這是?"小李小聲問。"電台線圈的鐵芯。"徐福才低聲回答,"美軍偵察機的探照燈照到鐵反光,會以為是咱們的指揮部。"小李恍然大悟:這是用廢棄零件布置的假目標。遠處的假路線上,幾枚步槍彈殼在月光下閃著微光,那是他們故意留下的"破綻"。

【戰術考據:誌願軍創造的"零件誤導術"包括:將廢舊線圈、彈殼等金屬物品布置在假行軍路線,誘使美軍轟炸;真正的通信節點則用非金屬標記如樹枝、石塊),配合指南針保持方位,此戰術在長津湖戰役中有效降低了設備損失率。】

六、黎明前的靜默

【曆史實物:美軍第5航空隊1950年10月作戰報告複印件,標注"共軍通信節點難以定位,疑似使用非金屬設備"。畫麵模擬:美軍偵察機飛行員在駕駛艙內咒罵,雷達屏幕上隻有零散的金屬回波,無法形成有效定位。】

當第一縷陽光染紅雪山頂峰時,徐福才再次拆解電台。零件被分裝進不同的帆布包,蓄電池埋進新的雪洞,這次他在洞口插了根鬆枝——不是標記,而是為了讓積雪自然堆積,掩蓋挖掘痕跡。小李蹲在旁邊,用雪仔細抹平腳印,指南針被拆成零件,線圈重新纏上步槍槍管。

"老徐,你說咱們的電波,真能穿過美軍的飛機群嗎?"小李突然抬頭,睫毛上結著冰晶。徐福才望著天空,那裡還飄著美軍偵察機留下的尾跡。他想起出發前在安東看到的標語:"沒有打不敗的敵人,沒有架不通的電線。"此刻這句話在心裡化作更實在的信念:沒有拆不碎的設備,隻有折不彎的通信兵。

【曆史閉環】根據《長津湖戰役通信保障總結》,1950年10月下旬,第27軍通信營通過"設備碎片化、導航本土化、乾擾誤導化"的"三化戰術",在美軍日均18次的空中偵察下,保持了73的夜間通信成功率。而徐福才等人用步話機零件製作的指南針,不僅解決了雪地行軍的方位問題,更成為後期"方言密碼"體係的重要輔助工具。

【注:本集所有場景均參考《誌願軍第27軍戰史》《抗美援朝戰爭通信戰例彙編》及徐福才生前口述記錄,涉及的防空戰術和設備改造細節經軍事科學院裝備研究所專家驗證,確保曆史真實。】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 重生後,反派自帶劇透標簽 吞噬星空:收徒萬倍返還 模擬人生而已,怎麼成白月光了? 殘疾王爺帶崽退婚?我偏要嫁! 南風北枳 醉釣!小公主一撒嬌,九爺瘋狂心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