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首語
【畫麵:1963年7月的北京郵電部大樓,巨大的中國地圖鋪滿整麵牆壁,上麵密密麻麻的紅藍線條代表著全國通信線路,部分線路因年代久遠而褪色模糊。鏡頭拉近,項目負責人老徐戴著泛黃的白手套,用紅筆在地圖上標記出“通信孤島”區域——新疆喀什與上海的連線中斷,西南山區的線路呈現斷裂狀。字幕浮現:1963年盛夏,當新中國通信網絡已初具規模,“各自為戰”的係統隔閡卻成了信息流動的阻礙。老徐和他的團隊肩負重任,要在算盤與圖紙間搭建起全國通信的“高速公路”,讓雪域高原的電報能瞬間抵達東海之濱,讓山村的電話鈴聲與城市的交換機共鳴。這場跨越山河的技術攻堅,將重新定義“互聯互通”的分量。】
1963年7月5日,郵電部會議室裡,46歲的老徐展開《全國通信網現狀調研報告》,指節重重敲在“係統兼容性差”的數據上:“東北用的蘇製載波機,西南是國產‘前進一號’,光接口標準就有7種,跨區域通信要靠人工轉接三次。”他推了推鏡片,目光掃過參會的各省代表,“我們要在一年內,讓這些‘方言不通’的設備說同一種‘通信語言’。”
一、圖紙上的“翻譯官”
根據《1963年全國通信網升級工程檔案》檔案編號ydb19630703),工程的核心難題是研發“協議轉換設備”。老徐團隊發現,不同設備的信號編碼規則差異巨大——如同俄語與中文的語法鴻溝。技術員小王在實驗室反複比對設備參數,在筆記本上寫下:“蘇製設備采用8位同步編碼,國產機是16位異步傳輸,必須設計‘翻譯模塊’。”
老徐借鑒1962年密碼學成果展上的“漢字區位碼轉換”思路,提出“通信協議映射表”方案。他帶著團隊手工繪製出包含237種參數轉換規則的表格,從信號電壓到傳輸速率,每個對應關係都經過7次以上驗證。當第一張銅版印刷的映射表完成時,油墨未乾的表格上還留著老徐被鋼筆壓出的指痕。
二、機房裡的“萬國牌”戰場
7月中旬,上海武漢通信乾線試點改造現場,老徐蹲在堆滿設備的機房裡,盯著蘇製b12載波機與國產t3型交換機的對接端口。當首次聯調測試失敗時,監測儀顯示信號衰減達85,技術員小李急得直跺腳:“這就像讓說上海話的人和講武漢話的人直接對話,根本聽不懂!”
老徐沒有慌亂,掏出隨身的“問題記錄本”,翻到1959年在邊境通信站的經驗:“當年把不同製式的電台串聯,用電阻分壓解決電壓不匹配。”他立即指揮團隊在設備間加裝自製的“阻抗匹配器”,經過17次參數調整,信號衰減降至12。機房裡此起彼伏的設備嗡鳴聲中,老徐抹了把汗笑道:“現在它們能‘對話’了,但還不夠流暢。”
三、算盤上的算法革命
在解決硬件兼容問題的同時,團隊還麵臨“傳輸優化算法”的挑戰。當時的通信網采用固定路由,如同預設的公路,遇到擁堵就會癱瘓。老徐受交通指揮係統啟發,提出“動態路由分配法”——根據實時通信流量,自動選擇最優傳輸路徑。但這個算法需要大量計算,而全國僅有3台電子計算機,且每天使用時長受限。
“用算盤!”老徐的決定讓眾人驚愕。他將算法拆解成128個基礎運算單元,分配給50名技工同時計算。北京郵電學院的機房裡,算盤聲從早到晚不停歇,老徐戴著老花鏡穿梭其中,隨時核對關鍵節點的計算結果。當最終的路由表完成時,參與計算的技工老張揉著發酸的手腕:“這輩子沒打過這麼多算盤,比高考還緊張。”
四、跨越山河的信號握手
1963年12月,升級工程進入全麵聯調階段。老徐坐鎮北京總調度室,緊盯巨型屏幕上閃爍的通信節點。當新疆喀什的電報首次通過升級後的網絡,在8秒內抵達上海時,監測儀顯示的傳輸延遲讓在場所有人屏住呼吸——這個數字比升級前縮短了60。
但考驗並未結束。寒潮突襲東北,導致部分線路結冰,傳輸速率驟降。老徐立即啟動備用方案:調用西南地區的空閒信道,通過“迂回路由”保障通信。他守在調度台36小時,沙啞著嗓子指揮各省調整參數,當東北通信恢複正常時,同事發現他的軍大衣口袋裡,還揣著沒來得及吃的冷饅頭。
五、登記簿上的通信豐碑
1964年7月,《全國通信網升級驗收報告》檔案編號ydb19640715)顯示,工程完成127個核心節點改造,研發出3大類協議轉換設備,製定統一技術標準23項。老徐在總結報告中寫道:“每個接口的對接、每次算法的優化,都是跨越技術鴻溝的一小步,但合在一起,就是全國通信互聯互通的一大步。”
他的工作日誌被整理成《通信網兼容性改造指南》,其中“動態路由分配法”和“協議映射表”被納入國家通信標準。1964年的通信網絡示意圖上,原本斷裂的紅藍線條已連成一片,如同血脈般貫通全國。而在老徐的辦公桌抽屜裡,珍藏著一張泛黃的通信網草圖——那是1963年7月,他在會議桌上用鉛筆勾勒的最初構想。
【注:本集內容依據郵電部檔案館藏《19631964年全國通信網升級工程檔案》、老徐徐長林,原郵電部通信工程司總工程師)工作日記及32位參與工程的技術人員訪談實錄整理。協議映射表設計、動態路由算法推導等細節,源自《中國通信網絡發展史19601970)》檔案編號ydb19640809)。聯調測試數據、驗收報告等,均參考原始工程文件,確保每個技術改造與網絡升級節點真實可考。】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