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通信設備國產化零部件攻關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206章 通信設備國產化零部件攻關

第206章 通信設備國產化零部件攻關(1 / 1)

卷首語

【畫麵:1958年9月的沈陽無線電廠,高爐的火光映紅了車間屋頂,行車吊運著紫銅錠緩緩移動,空氣中彌漫著金屬灼燒的氣息。鏡頭推進高頻電子管車間,老工人老王戴著布滿油汙的帆布手套,用自製的光學檢測儀觀察電子管內壁,年輕技工小陳舉著剛出爐的玻璃毛坯,在台燈光線下轉動觀察氣泡。字幕浮現:1958年深秋,當進口電子管的包裝箱上不再有“蘇聯製造”的標簽,一場從礦石到成品的攻堅戰在全國27個工廠同步打響。老王和科研人員們用坩堝提煉高純金屬,在顯微鏡下修正0.01毫米的誤差,讓“國產”二字不再是貼在設備上的標簽,而是刻進每個零部件的基因——那些在坩堝中翻滾的金屬溶液、在磨床上飛濺的玻璃碎屑,終將熔鑄成通信設備的中國芯。】

1958年9月10日,沈陽無線電廠的技術會議室裡,48歲的車間主任老王將三支進口高頻電子管摔在檢驗台上,玻璃碎片濺在“設備停工報告”上,報告中“進口電子管斷供導致17條生產線停滯”的黑體字格外刺眼。“蘇聯專家說咱們煉不出純度99.99的鎢絲,”他敲了敲泛著金屬光澤的國產替代品,“那咱們就從礦山開始,自己找答案。”

一、礦石堆裡的純度戰爭

根據《1958年通信零部件國產化檔案》檔案編號sygc19580902),高頻電子管的核心難題是陰極材料純度。國產鎢礦冶煉出的鎢絲純度僅99.5,雜質導致電子發射效率降低30。老王帶著團隊深入江西鎢礦,在礦坑深處采集不同岩層的礦石樣本,裝在12個標有“112”的陶罐裡帶回車間。

“純度不夠,就多煉幾遍。”老王指著從上海冶金研究所借來的真空坩堝爐,這是當時國內最精密的提純設備。首次冶煉時,坩堝爐的溫控係統突然失靈,1200c的鎢液瞬間凝固。小陳看著報廢的坩堝欲言又止,老王卻撿起凝結的金屬塊:“至少知道溫控表偏差20c,下次就能調準。”

二、顯微鏡下的0.01毫米

在電子管成型車間,老王發現國產玻璃毛坯的內壁粗糙度比進口貨高3個數量級。他翻出1949年修複日製收音機的筆記,用鐘表匠的放大鏡觀察玻璃模具,發現脫模劑殘留是主因。“就像蒸饅頭沒刷油,饃饃粘蒸籠。”他帶著工人用酒精浸泡模具,再用鹿皮擦拭,將粗糙度控製在0.2微米以內。

更棘手的是電極焊接。進口電子管的電極間距精確到0.01毫米,而國產焊接設備的誤差達0.05毫米。老王從鐘表廠借來寶石軸承,改裝焊接機械臂的關節,又讓小陳練習“三點一線”焊接法——用單眼顯微鏡觀察,手腕懸空保持30分鐘不動。當小陳在第28次嘗試中成功焊出合格電極,老王的手掌因長時間按壓固定夾具,留下了永久的繭子。

三、坩堝爐旁的百次淬煉

10月,鎢絲提純進入白熱化階段。上海冶金研究所的李工帶來x射線光譜儀,檢測顯示第57次冶煉的鎢絲純度達99.95,但離目標還差0.04。老王盯著光譜圖上的雜質峰,突然想起在鞍山鋼鐵廠看到的“電渣重熔”工藝:“給鎢絲來個‘二次淬火’。”

他帶領團隊改裝坩堝爐,在熔融的鎢液中插入高純石墨電極,利用電流產生的渦流攪拌雜質。這個土洋結合的辦法讓純度在第89次試驗中突破99.99。當李工興奮地握住老王的手,發現他的虎口處布滿焊疤——那是高溫熔液濺出時留下的印記。

四、師徒間的尺寸哲學

在零部件標準化車間,年輕技工小張總是把握不好柵極彈簧的張力。老王沒有說教,而是遞給他一把生鏽的遊標卡尺:“這是1952年修誌願軍報話機時用的,當年咱們靠它把美軍零件改成能用的。”小張發現,卡尺的刻度盤上還留著前輩用鋼針紮的校準記號。

“彈簧張力就像拉二胡,太緊會斷,太鬆沒聲。”老王讓小張每天用彈簧秤練習手感,記錄下2000次拉伸的數據,最終總結出“溫度張力補償表”。這個表格後來成為全國電子管廠的通用標準,而小張的筆記本裡,工整地抄著老王的話:“機器是死的,人的手感是活的。”

五、退火窯裡的涅盤時刻

11月,首批國產高頻電子管進入退火工序。老王守在退火窯前,看著溫控表在450c來回波動,突然想起三年前蘇聯專家撤離時說的話:“沒有我們的工藝參數,你們的電子管就是玻璃垃圾。”他咬了咬牙,將退火時間從蘇聯標準的2小時延長到4小時,讓玻璃結構充分穩定。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第一支電子管在示波器上顯示出平直的特性曲線,小陳激動得差點碰倒儀器。老王卻嚴肅地說:“彆急,還有72小時老煉測試。”果然,第36小時,陰極發射電流出現0.5的波動。他們連夜拆解,發現是陰極支架的金屬疲勞,最終通過在支架表麵鍍0.001毫米的黃金層解決問題——這個靈感,來自老王在故宮看到的青銅器防鏽工藝。

六、裝配線上的中國芯

1959年1月,《高頻電子管國產化驗收報告》檔案編號sygc19590115)顯示,國產電子管的各項指標均達到國際同期水平,部分參數如壽命時長超出進口產品15。老王團隊總結的“電渣重熔提純法”“黃金鍍層防疲勞技術”等8項成果,被編入《通信零部件製造手冊》。

在慶祝大會上,老王將一支刻有“1958”字樣的電子管贈送給小陳:“這不是獎杯,是咱們中國通信人的骨氣。”而在車間的展示櫃裡,當年裝礦石的12個陶罐並排陳列,標簽上的“112”早已褪色,但罐底的礦石碎屑,永遠記錄著那段從無到有的艱辛歲月。當第一台全部使用國產零部件的載波機下線,電流通過高頻電子管時發出的輕微嗡鳴,正是對所有攻關者最好的褒獎。

【注:本集內容依據沈陽無線電廠檔案館藏《19581959年通信零部件國產化檔案》、老王王鐵成,原沈陽廠高頻車間主任)工作日記及61位參與攻關的工人與科研人員訪談實錄整理。電渣重熔工藝改良、黃金鍍層技術細節等,源自《中國通信電子元件發展史19501960)》檔案編號sygc19590311)。冶煉數據、驗收報告等,均參考原始技術文件,確保每個零部件攻關環節真實可考。】

喜歡譯電者請大家收藏:()譯電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最新小说: 竊明 挺孕肚隨軍,嬌小姐成大院團寵 被迫救世的我撿到了魔道百寶箱 亂世悍卒,娶媳婦就變強 離婚當保姆,絕嗣大佬寵妻成癮 禦獸求生,我靠反卷當榜一 霍格沃茨:小獾種個樹,你們慌啥 不是說好撞鬼嗎?怎麼給我發槍了! 超神:什麼叫銀河之力啊! 怎敵她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