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手搖計算機的轟鳴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453章 手搖計算機的轟鳴

第453章 手搖計算機的轟鳴(1 / 2)

卷首語

【畫麵:1959年1月25日淩晨,長春車間屋頂的積雪在月光下泛著藍光,3台bc1型手搖計算機的金屬外殼結著薄霜,紙帶穿孔機每吐出一行數據,就有冰花從齒輪縫隙飄落。陳恒的棉鞋碾過凍硬的算盤珠,哈氣在計算機銘牌上凝成白霧,"上海製造"四個紅字在馬燈下忽明忽暗。字幕浮現:當3台手搖計算機在零下30c的車間晝夜轟鳴,當第47次齒輪應力計算卡在"凍融係數"欄,中國密碼人突然明白——蘇方圖紙上完美的理論公式,終究算不出東北大地的呼吸頻率,而礦洞凍融數據牆上的斑駁刻痕,正成為突破封鎖的關鍵密鑰。】

一、鐵與木的協奏

1.黃浦江與鬆花江的共振

1959年1月23日,載著bc1型計算機的木箱從上海北站出發,隨車技工老吳特意用抗聯密營的樺木片包裹關鍵部件——那是1958年他在茶嶺礦參與烤蠟工藝改良時,從老周師傅工具箱裡偷學的土法防潮。當木箱在長春車間開箱,金屬齒輪與東北的嚴寒碰撞出清脆的響,老吳嗬著白氣調試皮帶,指尖劃過計算機銘牌上的"上海製造":"這玩意兒在紡織廠算過細紗齒輪,可沒見過能把鋼凍脆的大煙泡。"

陳恒摸著計算機冰冷的外殼,想起1943年冬在抗聯密營見過的蘇軍齒輪——戰士們用樺木刻刀在齒輪邊緣鑿出0.01毫米的細縫,讓凍僵的手指能卡住齒紋。3台計算機在長桌排開,與200把算盤形成"鐵木矩陣":左邊是上海產的精密機械,搖把上的防滑紋還帶著江南的細膩;右邊是各地征集的老舊算盤,算珠包漿裡嵌著礦洞的竹屑、抗聯的雪粒,以及1958年凍融試驗時濺上的蠟油。

2.紙帶與算珠的對話

小張負責操作第一台計算機,搖把每轉動12圈,紙帶穿孔機就吐出一行數據。他的棉手套在搖把上磨出破洞,虎口被金屬磨得發紅,卻突然發現計算機說明書的齒輪應力公式裡,"環境溫度"欄隻有"溫帶20c~30c"的標注。"老陳,"他舉起被凍硬的紙帶,齒孔邊緣結著細小的冰晶,"他們的公式把東北的冬天當溫帶過呢。"

陳恒接過紙帶,礦洞日誌的牛皮封麵在馬燈下泛著油光——那是1958年礦洞塌方後,老周師傅用最後力氣從廢墟裡扒出的凍融數據本,第137頁的鋼印還帶著礦洞的潮氣,"零下35c,鋼製齒輪模擬件膨脹0.028c"的記錄旁,畫著老周師傅標誌性的留縫符號:三道短杠中間加個點,像極了抗聯密電碼裡的分隔符。

老王湊過來,虎鉗上夾著的鋼製齒輪還帶著體溫——那是從蘇方遺留設備上拆下的零件,齒根處隱約可見"cП50"的俄文鋼印。他用銼刀輕輕刮擦齒輪邊緣,金屬碎屑落在算珠上,與三年前礦洞刻竹時的竹屑幾乎同樣大小:"老周師傅說過,鋼鐵和木頭一樣,凍融時會"喘氣",就是喘得更急些。"銼刀在齒輪上劃出0.01毫米的細痕,恰好是礦洞日誌裡竹製齒輪的收縮縫寬度。

3.第47次卡帶

1月25日淩晨,計算機在計算第47次齒輪應力時突然卡帶,紙帶在"膨脹係數"欄撕裂。陳恒撿起碎片,發現機器默認的0.021c與礦洞實測的0.028c相差0.007——這個數字讓他想起1958年冬天,老周師傅在礦洞反複刻製竹製齒輪,凍裂的竹筒在牆角堆成一人高的小山,每根竹筒上都用紅漆標著膨脹數據,直到最後一次塌方將數據牆埋進雪裡。

老吳試著用從上海帶來的蜂蠟潤滑齒輪,半固態的蠟油在30c的空氣中迅速凝結,反而卡住了齒輪組。他盯著蠟塊上的"茶嶺礦製"字樣苦笑:"還是老周師傅的烤蠟經得住凍。"這句話讓團隊沉默——蘇方的精密機械在東北的極端環境中水土不服,而他們唯一能依靠的,是那本被翻爛的礦洞日誌,以及老周師傅臨終前塞給陳恒的凍融數據抄本,紙頁邊緣還留著暗紅的指印,不知是血還是蠟。

二、凍融係數的覺醒

1.礦洞數據牆的回響

陳恒翻開礦洞日誌,泛黃的紙頁間掉出一片樺木碎屑——那是1958年凍融試驗時,老周師傅用來模擬竹製齒輪的材料。第137頁的鋼印下方,有老周師傅的鋼筆手書:"鋼比竹硬三分,凍融脹縮卻多七分,留縫需加倍。"字跡在礦洞的潮氣中有些暈染,卻比任何印刷體都更清晰。

"老周師傅最後那次下井,"老王摩挲著報告上的凍融曲線,指尖劃過老周師傅畫的齒輪剖麵圖,"他說鋼齒輪在凍融中會像凍裂的竹筒那樣"打擺子",得給齒根留道"喘氣縫"。"他指向窗外的鍋爐房,蒸汽管道在冷熱交替中發出"哢嗒"聲,"就像抗聯戰士給槍管裹布條,不是怕槍管凍,是怕它熱脹冷縮卡子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2.理論與實測的決裂

陳恒在黑板上用白堊筆列出兩列數據,左邊是蘇方公式的"溫帶參數",右邊是礦洞實測的"寒帶數據",中間用抗聯密電碼的分隔符隔開。當算珠矩陣算出的0.028c與計算機卡帶前的最後讀數吻合,小張突然發現,這個數字恰好是老周師傅礦洞工牌的後三位——1958年,那位在塌方中逝去的老匠人,用生命為今天的計算鋪就了道路。

"把礦洞的竹製齒輪數據代入,"陳恒撕下蘇方圖紙的"膨脹係數"頁,紙頁撕裂聲在寂靜的車間格外刺耳,"他們算的是實驗室裡的鋼鐵,我們算的是黑土地裡的鋼鐵,帶著抗聯篝火味的鋼鐵。"小張的算珠在0.98毫米檔位跳動,算珠孔裡的礦洞編號"k07"與礦洞日誌的頁碼重合,那是老周師傅刻壞第700根竹筒的日子。

3.手搖把上的老繭

老吳開始改造計算機皮帶輪,從工具包掏出茶嶺礦帶來的樺木墊片——這些用抗聯密營樺木製成的薄片,每片都帶著老周師傅特有的0.01毫米收縮縫。"南方的機器到了東北,"他用礦洞帶來的刻刀修整墊片,"得穿老周師傅做的"棉襖"。"墊片嵌入皮帶輪的瞬間,齒輪咬合聲低了兩個分貝,像極了1958年礦洞烤蠟後的竹筒齒輪轉動聲。

老王握著計算機搖把,虎口的老繭與金屬把手摩擦出細密的火星,那是1943年在抗聯密營搖紡車留下的印記。"當年沒有計算機,"他盯著轉速表上跳動的數字,"我們數著糧袋算重量,現在數著搖把算凍融。"搖把每轉動12圈,算珠矩陣就同步更新一次數據,鐵的冰冷與木的溫熱,在零下30c的車間裡達成微妙的平衡。

三、晝夜轟鳴中的突圍

1.馬燈下的對數表

團隊在計算機旁支起馬燈,玻璃罩上很快結滿冰花。陳恒和小李對照礦洞的凍融日誌,用算盤手動計算修正參數,算珠碰撞聲與計算機的轟鳴形成奇妙的節奏。小李嗬著氣在對數表上記錄"凍融循環120次年",筆尖在"材料疲勞"欄停頓——蘇方公式裡,這個關乎齒輪壽命的關鍵參數,從來都是空白。

"抗聯的槍管,"陳恒突然指著老王腰間的舊工具包,"在凍融中會出現0.01毫米的形變,他們用麅子皮裹槍管,留道能塞進火柴棍的縫。"這句話讓老王頓悟,他從工具包掏出片0.01毫米的銅箔,那是從抗聯遺留的發報機零件上拆下的,"就像給齒輪穿件麅子皮襖。"銅箔嵌入齒輪咬合處的瞬間,計算機的異響消失了。


最新小说: 我爹是至尊 直播修仙:打造萬古最強宗! 師尊覺醒:我虐我自己三生三世 萬千功法錄 七零,我的老婆是資本家大小姐 三國之銀狐 三國之謀伐 恐怖複蘇,但隻有我 惡龍來了 飛天九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