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1章 實戰演練_譯電者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譯電者 > 第831章 實戰演練

第831章 實戰演練(1 / 2)

卷首語

1968年10月19日黎明,大興安嶺深處的演練場,濃霧像棉花一樣塞滿溝壑。小李趴在偽裝網下,手指在“67式”設備的操作麵板上滑動,第37次通信保障演練進入第19小時。示波器屏幕上的波形被鋸齒狀乾擾切割,頻率穩定在150兆赫——這是蘇軍“拉多加”乾擾機的典型特征。他摸出藏在靴筒裡的蒙語兒歌密碼本,《小黃馬》的旋律在舌尖打轉,對應的密鑰序列“19352”隨著摩爾斯電碼的滴答聲傳向指揮部。

老張蹲在三米外的乾擾源模擬器旁,軍大衣上結著白霜。他盯著頻率計上跳動的數字,150兆赫、300兆赫、450兆赫交替出現,這是模擬蘇軍“多頻段掃描乾擾”的戰術。第23次演練就是栽在這種複合乾擾上,報務員連續17分鐘無法鎖定信號。此刻,他的指甲在“抗乾擾方案”筆記本上掐出深深的印子,第37頁的“跳頻規律”被紅筆改得密密麻麻。

王參謀的吉普車在霧中碾過枯枝,車頂上的電台突然發出刺耳的雜音。他抓起送話器喊道:“還有40分鐘,敵方裝甲部隊將突破防線!”話音剛落,小李的設備突然中斷通信,示波器屏幕變成一片雜波。老張摔掉手裡的保溫杯,茶漬在凍土上洇開,像一灘凝固的血:“又是150兆赫跳頻乾擾,第19次了!”霧中的演練場,37根通信天線在寒風中搖晃,像一群在槍林彈雨中掙紮的士兵。

一、演練的緣起:1968年的邊境信號危機

1968年夏,中蘇邊境的雷達站連續截獲蘇軍電子部隊的動向。情報顯示,其“拉多加”乾擾係統已部署至赤塔地區,能對100400兆赫頻段實施壓製性乾擾。某前沿哨所的實戰記錄顯示,傳統“62式”設備在這種乾擾下,通信中斷率高達73,而新部署的“67式”雖然抗乾擾能力提升,但在複合跳頻乾擾下仍有37的失效風險。

“不是設備不好,是我們不知道敵人有多狠。”1968年9月的緊急會議上,王參謀把截獲的乾擾頻譜圖拍在桌上。圖中顯示,蘇軍采用“掃頻+瞄準”的複合戰術,150兆赫主頻段外,還會突然插入300兆赫的脈衝乾擾,剛好擊中“67式”的抗乾擾盲區。這份報告讓演練計劃從“可選科目”升級為“必修課”,目標明確:37次演練必須覆蓋蘇軍所有已知乾擾模式。

最初的演練方案暴露了致命缺陷。按蘇軍1967年的乾擾參數設置,結果“67式”的通過率達89,但王參謀帶來的最新情報顯示,敵方已將跳頻速度從每秒19次提升至37次。“用去年的參數練,就是在自欺欺人。”他請來的電子對抗專家在演示中,僅用17分鐘就癱瘓了整個通信網,“敵人不會等我們適應,演練必須超前一步。”

老張的團隊用三天三夜複現了蘇軍新乾擾模式。他們改造了19台舊雷達設備,模擬出150兆赫掃頻、300兆赫脈衝、450兆赫阻塞三種乾擾組合,甚至加入了模仿蘇軍操作員習慣的“隨機頻率突變”——這種毫無規律的乾擾,正是讓報務員最頭疼的“幽靈信號”。“1962年我們吃過‘想當然’的虧,這次必須讓乾擾和真的一樣。”他在乾擾模擬器上貼了張蘇軍操作員的照片,“盯著他的眼睛練,才知道怕。”

演練場地的選擇暗藏玄機。大興安嶺的地形與中蘇邊境的丘陵地帶相似度達87,茂密的樹林會吸收高頻信號,山穀能形成電波反射,這些自然因素讓乾擾效果更接近實戰。某測繪兵在標定第19個演練點時發現,這裡的電磁環境與蘇軍“拉多加”乾擾機部署區域幾乎一致,“連風向帶來的信號衰減都一樣”。

1968年10月1日,37次演練正式啟動。首場就給了所有人下馬威:模擬蘇軍突然開機的“猝發乾擾”,19個通信節點瞬間癱瘓17個,幸存的兩個靠手動跳頻僥幸過關。小李在總結時摔了蒙語密碼本:“兒歌記的密鑰再熟,設備被乾擾得發不出信號有什麼用!”他的話讓團隊意識到,這次演練不是檢驗記憶,是要在刀光劍影裡殺出一條通信通道。

二、拉鋸的19天:從完敗到適應的煎熬

演練前19天,挫敗感像濃霧一樣籠罩著隊伍。第7次演練,蘇軍“瞄準式乾擾”專打“67式”的150兆赫工作頻率,通信中斷持續47分鐘,創下最長紀錄。小李眼睜睜看著示波器上的信號從清晰到模糊,最後變成一條直線,蒙語兒歌的旋律卡在喉嚨裡——密鑰再準,發不出去也是徒勞。他踢了一腳設備,金屬外殼的回聲在山穀裡蕩開,像在嘲笑他們的無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老張的抗乾擾方案在第12次演練中徹底失效。他借鑒1962年的“守頻戰術”,讓設備固定在300兆赫抗乾擾頻段,起初效果顯著,但蘇軍很快切換到“寬頻阻塞”,連備用頻段也被淹沒。“就像躲進防空洞,人家直接炸塌山洞。”他把1962年的戰術手冊撕成碎片,“老辦法對付不了新乾擾,必須變。”

王參謀帶來的前線戰報讓壓力陡增。某偵察分隊在實戰中遭遇類似乾擾,因通信中斷錯失伏擊良機,三名戰士負傷。“演練場的失敗可以重來,戰場上就是人命。”他在第15次演練前取消了休息,要求連續48小時不間斷測試。當小李在第37小時出現幻覺,把乾擾信號當成友方呼叫時,王參謀沒有責備,隻是把戰士的血衣照片貼在設備上:“看著這個練。”

第19次演練出現轉機。巴圖無意中按錯了“67式”的雙模式切換鍵,設備自動跳至衛星通信模式,雖然帶寬縮減一半,但在150兆赫乾擾下奇跡般保持暢通。這個發現讓團隊意識到,之前隻用到了設備13的抗乾擾潛力。“就像握著槍卻隻用槍托砸人。”小李連夜修改操作流程,把“模式切換”納入必選動作,第二天的演練成功率從37躍升至63。

心理博弈的消耗遠超體力透支。第23次演練模擬“被俘脅迫”,扮演蘇軍的偵察兵用強光照射報務員的眼睛,逼問密鑰。其其格唱著《小黃馬》兒歌,手指卻在桌子底下敲出錯誤密碼——這是課程第19天教的反製手段。但年輕的報務員小張崩潰了,哭喊著交出了密鑰,事後在帳篷裡哭了整整一夜,“對不起那三個負傷的戰士”。

19天的拉鋸戰後,團隊摸到了乾擾的規律。蘇軍的“拉多加”係統每工作17分鐘會有30秒的頻率調整間隙,這是通信的黃金窗口;150兆赫乾擾在雨天衰減20,可趁機提升發射功率。這些來自實戰的細節,讓抗乾擾不再是抽象的技術指標,變成了可操作的戰術動作。“就像獵人摸清了狼的習性。”老張在地圖上標注的乾擾盲區,成了後續演練的突破口。

三、37次的突破:從被動防禦到主動反製

1968年10月27日,第25次演練引入“動態跳頻”新戰術。小李團隊根據前24次的乾擾數據,編製出19組跳頻序列,每組對應一種乾擾模式。當蘇軍切換到150兆赫掃頻,設備會自動跳至300兆赫;遇到脈衝乾擾,則以每秒3次的頻率快速變頻。這次演練的成功率首次突破80,但老張卻在慶功時潑冷水:“敵人明天就會變,我們的序列必須再快1倍。”

第30次演練的“電子佯攻”戰術出人意料。小李讓部分設備故意發送假信號吸引乾擾,主力則在450兆赫頻段隱蔽通信。扮演蘇軍的乾擾台果然上當,150兆赫頻段的功率全部用來壓製假信號,真實通信暢通無阻。這個源自1962年“聲東擊西”戰術的創新,讓王參謀拍著桌子叫好:“不是躲著乾擾跑,是牽著乾擾走。”

最艱難的第37次演練,模擬蘇軍最複雜的“全頻段覆蓋”乾擾。從100兆赫到400兆赫,整個通信頻段被噪聲淹沒,“67式”的指示燈瘋狂閃爍,像瀕死的心跳。小李突然想起蒙語兒歌的節奏,用密鑰的數字規律控製跳頻速度——“193”對應100300兆赫的慢跳,“527”切換成400兆赫的快跳,這種不規則的節奏剛好避開了乾擾的掃描周期。

示波器上的波形在第37分鐘穩定下來。當“通信成功”的信號傳回指揮部,演練場爆發出壓抑已久的歡呼。小李癱坐在泥地裡,才發現手心的血泡已經磨破,染紅了操作麵板上的“模式切換”鍵。老張把那台設備的編號“671937”用紅漆描了一遍,“這台設備,該記一等功”。

37次演練的技術突破被整理成《抗乾擾19法》。包括“頻率誘騙”“間隙突傳”“模式混搭”等具體戰術,每種方法都對應蘇軍的一種乾擾手段。某電子對抗專家評價:“這不是設備說明書,是和蘇軍乾擾機打了37次架的實戰筆記。”其中“蒙語兒歌節奏控頻”的土辦法,因簡單有效被列為前線首選。

演練暴露的設備缺陷推動了改進。“67式”的跳頻速度從每秒3次提升至5次,增加“乾擾檢測”自動切換功能,甚至在外殼上增加了應急操作刻痕——即使麵板損壞,也能憑觸感完成關鍵操作。這些改動源自37次失敗的教訓:第7次因跳頻慢被鎖定,第19次因手動切換遲滯中斷,第23次因麵板損壞無法操作。


最新小说: 仙路誅仙2 一封淒美的分手信 高武紀元:開局加載田伯光模板 全家騙我養私生子,重生老太殺瘋了 降龍 苟道仙尊 快穿:這悲劇劇本我撕了 同時穿越:怎麼是少兒頻道 半島1984:我太忠誠了 神羽魅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