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第二種聽起來不是挺好嗎?”聽完李銳的辦法,陸誠眼睛一亮,感覺看到了希望。
2000公裡的覆蓋範圍,足以支撐他目前的戰略需求了。
李銳苦笑一聲,仔細的解釋起來:“首長,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多跳中繼也不是完美無缺的。最大的問題是信號需要經過多個節點轉發,每一次轉發都會引入一定的處理延遲。
跳數越多,累積的延遲就越大。這種延遲對於實時高清視頻的流暢傳輸影響很大,畫麵可能會出現卡頓、丟幀。
更重要的是,對於kvd002這類需要實時精確製導的察打一體無人機來說,累積延遲會嚴重影響導彈攻擊的瞄準精度和打擊時效性,尤其是在對付高速移動目標時,誤差會被放大,風險很高。”
看著陸誠的臉色,李銳提出了一個折中的方案:“首長,我個人建議,不要過度追求距離而使用太多中繼節點。以目前的電磁環境來看,災難後各種民用無線信號基本消失,電磁環境非常的純淨。
我們最多使用兩架無偵6進行空中組網,形成地麵站中繼機1中繼機2任務機的雙跳鏈路,這樣就可以將累積延遲控製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預計有效覆蓋覆蓋可達一千多公裡,這樣就能在實時性和距離上取得了一個較好的平衡點。”
陸誠凝神思索了十幾秒,權衡著李銳的建議。
預設航線的自主飛行偵察風險太大,等於是蒙著眼睛打仗。
空中多跳中繼雖有延遲,但至少能提供實時的戰場態勢感知,在短時間內沒法恢複衛星通信的情況下,這已經是最佳的選擇了。
陸誠果斷拍板:“李隊長,你是專業人士,我相信你的判斷。就按你說的第二種方案執行,使用兩架無偵6進行空中組網中繼,立刻執行。”
“是,首長。”李銳挺直腰杆,大聲領命。
“為了實現你提出的方案,我再給你增加兩架無偵6。”陸誠說著,再次打開係統界麵,迅速點兩架無偵6。
同樣的空間扭曲景象在跑道另一處上演,片刻後,又是兩架戰略無人偵察機憑空出現。
這樣,用於中繼和偵察的無偵6總數達到了四架,加上原有的兩架kvd002,一支具備一定遠程偵察和打擊能力的無人機編隊已初具規模。
至於為什麼不投送更多的無人機,那當然是因為點數緊張了。
想要進一步擴大隊伍規模,隻能等到蘭州戰役結束才行。
李銳看著新增的裝備,信心更足,立刻轉身,開始大聲下令:“一隊,負責接收無人機,二隊三隊,迅速建立中繼通信鏈路規劃,四隊,檢查kvd002武器係統及數據鏈,動作快,我們要在最短時間內讓它們飛起來。”
隨著李銳的命令,整個控製分隊高效的運轉了起來。
隊員們奔向各自的崗位,有的打開方艙車,調試著複雜的控製台,有人扛著便攜式終端跑向無人機,有人開始架設大型的定向通信天線。
趁著分隊部署的間隙,陸誠走到李銳身邊,下達了具體的偵察任務:“李隊長,空中網絡一旦建立,優先執行兩個方向的偵察任務。”
李銳立刻拿出戰術平板,準備記錄。
“第一個方向,天水市區域,重點放在連霍高速百花服務區周邊。首要目標是尋找一群古代甲胄愛好者團體。情報顯示他們擁有冷兵器時代的製式裝備,存活的概率非常大。具體的人員特征等詳細情報,指揮中心稍後會整理發送到你的終端。”
“明白,古代甲胄愛好者團體,百花服務區周邊重點偵察。”李銳迅速在平板上標注著。
“第二方向,”陸誠的手指轉向西方:“目標青海省,特彆西寧市及周邊區域,偵察核心沿著湟水河穀地帶展開。重點在於76集團軍軍部所在地,以及其直屬部隊的駐地。動用一切手段,尋找他們可能存在的殘部或他們留下的關鍵信息。”
“是,首長!”李銳大聲應命。
交代完偵察任務,看著控製分隊已經熱火朝天的投入工作,陸誠再次喚出係統界麵,點選了兩架武直10武裝直升機。
這一次,可就不是無人機出現那樣悄無聲息的場景了。
在陸誠點下按鈕的同時,遠方的天際線處,隱隱傳來了旋翼的轟鳴聲,聲音由遠及近,迅速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