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臨時領導小組發來的信息,靜靜的顯示在指揮中心的主屏幕上,在陸誠、付金年、何誌剛以及所有在場軍官心中激蕩起了層層漣漪。
電文措辭嚴謹,既表達了關切,也流露出建立直接聯係的迫切之感。
此刻,所有人都陷入了沉默,有皺眉的思索的,也有對著信息發呆的。
陸誠指尖無意識地敲擊著桌麵,心中暗暗自嘲著:“廣播前咱們設想了無數種可能,真到了這一步,倒有些像新兵蛋子見首長了。”
隨即,他靠在了指揮椅上,抬起頭默默的注視著另一塊屏幕上的全國地圖。
看著那些散布各地,如繁星般的光點,默默的出著神。
長久以來,他都被一個無形的牢籠禁錮著。
係統賦予的力量太過神奇,完全超越了現實,讓他本能的擔心這支憑空出現的,隻忠誠於他個人的強大部隊的合法性。
擔心被質疑,甚至害怕被劃歸為某種非正常的存在。
他潛意識裡總覺得自己像個局外人,一直以來都在小心翼翼的扮演著一個拯救者的角色,生怕被戳穿那層不存在的偽裝。
因為這些亂七八糟的顧慮,他自己鑽進了牛角尖。
此刻,陸誠捫心自問:我到底在怕什麼,在糾結什麼?
想著想著,他忽然覺得豁然開朗。
因為他忽略了幾個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事實。
首先,他陸誠,本身就是一名光榮的黨員,是經過嚴格的組織程序,由組織部正式任命的,正兒八經的國家乾部。
這個身份,是他真正的根與魂。
其次,係統召喚出來的戰士,除了那份源於係統法則的忠誠烙印,他們的行為準則、精神內核、戰鬥意誌,哪一點與災難前那些最可愛的人民子弟兵有區彆?
可以說沒有任何區彆,他們同樣紀律嚴明,同樣視死如歸,同樣將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視為最高天職。
自成軍以來,無論是最初掙紮求生,建立基地,還是後來主動出擊,清剿喪屍,營救幸存者、整合零散武裝,直至與鼎新基地、62旅、182旅建立起深厚的戰鬥情誼。
這一樁樁,一件件,哪一項不是為了延續中華民族的血脈與榮光?
他可以挺直胸膛,對著黨旗,對著對著億萬同胞,理直氣壯的說:他陸誠,無愧於黨,無愧於人民!
而且在接觸到62旅、182旅和鼎新基地後,這些殘存的部隊,更是將當時的183旅視作並肩而戰的同袍。
他們從未深究陸誠力量的來源,或者他們的編製為何如此奇特,他們隻看到了一支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部隊。
看到了實實在在的戰鬥,看到了他們在真心實意的保護人民。
在這些友軍眼中,陸誠和他麾下的第84集團軍,就是末世黑暗中,最可靠的夥伴,最堅實的支柱,也是如今最大的希望所在。
這些經曆過血與火考驗,代表著國家正規軍事力量的殘餘部隊,用他們的信任,為陸誠和他的部隊做了最有力的身份背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