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園裡,百花齊放,
有的明亮,有的憂傷,
有的挺立,有的失色,
可它們在一起,也並不顯得淒涼。”
——開篇的詩句剛一落下,全場的情緒便被觸動。
“這比泰文軒寫得好多了。”阿基拉小聲感歎,引得成員們忍俊不禁。
可隨著盧玲繼續吟誦,他們立刻收斂了笑意,再度將注意力拉回舞台。
祝恩心裡明白,這不過是一首關於花的詩,可不知為何,他卻有種預感——這首詩會改變自己的人生。
“一個人走來,四處張望,
他挑最美的,那一朵光芒,
色澤鮮豔,堅韌無比,
他帶回家裡,仍舊芬芳。”
盧玲停頓了一下,調整呼吸。觀眾瞬間緊張,但她那燦爛的笑容很快撫平了他們的擔憂。
“花兒來到孤獨的房間,
那裡住著一個小女孩,
她病痛纏身,無法奔跑,
可這花兒,卻點亮了她的心懷。”
祝恩抿緊嘴唇,努力壓抑住情緒。
台下的李再詠早已泣不成聲,淚水肆意滑落。
往常,他們肯定會拿他打趣,可這一次,沒有人開口。
因為這首簡單的詩,卻直擊心靈。
所有人都聽得出——盧玲在借“花”的故事,訴說著自己的生命。
“她輕撫花瓣的柔軟,
感受枝乾的堅韌,
她會想起花園,
那裡曾是它的家園。”
盧玲眼中閃著淚光,可笑容始終未曾消失。
也正因為如此,她的聲音更具感染力,讓全場觀眾無不強忍淚水。
隻是想象一個本該無憂奔跑的孩子,卻因病痛被困在病房,便讓人喉頭哽咽。
“花兒安靜地立在清水裡,
盼望根須能再生長,
可即便不能重來,
它依舊能撫平女孩的傷。”
她擦了擦眼角的淚,卻依然笑著。
“小女孩輕聲對花兒說:
‘你是我的朋友,不要走。’
她分享秘密,傾訴夢想,
無論晝夜,都緊緊相守。
不再為公園哭泣,
不再奢望奔跑的自由,
在這房間,她有了朋友,
讓她心中充滿溫柔。”
陽光灑落,氣氛溫暖。
伴隨孩子清澈的聲音,這一刻顯得宛若夢境。
“花兒曾經鮮豔明亮,
如今漸漸枯萎低垂,
可女孩依舊深愛著它,
緊抱在懷,像守護的依偎。”
“她低語:‘花啊,彆傷悲,
我會陪你,不再孤寂。
你來了我身邊,不再是獨影,
有我在,我們便是家園的風景。’”
此刻,觀眾們再也無法抑製,淚水儘數滑落。
盧玲自己卻輕聲笑了笑,仿佛享受著大家的回應。
“可最美的花兒,終會凋謝,
就像這女孩,或許也不能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