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花了三個多月才將這件事情完成,不是因為李世銘被迫害妄想症。
而是他對鷹國股市和鷹國大資本行事風格的一種小小試探。
另外與他主動發起收購相比,運用套路,確實降低了成本。
投資圈裡是沒有太多秘密可言,先鋒領航將股權賣給李世銘,和李世銘主動尋求購買,對股價的影響是不同的。
前者屬於偏負麵的消息,後者屬於絕對的利好消息。
股價上漲加上收購溢價,李世銘至少多花一億刀樂以上。
但是這種小手段也隻能用這一次,下次再用就不靈了。
李世銘將矽穀銀行證券賬戶裡的流通股與先鋒領航賣給他的12水果股份合並退出流通。
賬戶裡餘下1億刀樂購買的科思股份,繼續追加了1億刀樂的特爾股份後。
這個賬號李世銘便停止了操作。
這叫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拿水果一個公司的董事席位已經夠了。
剩下的準備投資鷹國股市的資金,他要狡兔三窟,做一個默默無聞的超級散戶。
90年代初的全球經濟衰退已經過了,這個時候,買鷹股,怎麼買都是賺錢。
特彆是科技股,他隻需要按自己的記憶,投資那些他還記得住名字的公司就可以。
能好好地存活到他上一世出生成長年齡的公司,絕對都是可以扛過世紀末互聯網泡沫破滅時期的。
李世銘在港島和內地很少涉及金融股市,一門心思搞實業。
在鷹國他隻想在鷹國股市和投資市場搭上強盜集團的快車割割韭菜。
隻需要根據前世模糊的記憶,他在鷹國的金融資產很容易就能持續膨脹到一個無法想象地步。
作為重生者,他十分清楚海盜後裔們的尿性,獨食是肯定吃不了的。
他下一階段在鷹國的任務,重點將在篩選合作對象和培植利益代言人,其餘時間可以當當天使投資人。
還有許多後世的超級巨無霸企業,現在還隻是創始人腦中的一個想法,尚未付諸行動。
比如,他最近認識的一位來自寶島的電氣工程博士——楊遠。
他就在和他的朋友計算機博士大衛在商量整理一些網站的鏈接,集中在一個網站上方便查找。
他們將這個想法告訴了李世銘。
這叫什麼?這就叫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
這不就是互聯網發展初期,門戶網站的雛形嗎?
和兩人結識的過程其實頗有戲劇性。
雖然李世銘和楊遠是同胞,但其實是大衛這位計算機博士首先發現校園裡那位天天開著阿斯頓招搖的富二代,居然和萬維網基礎理論論文的其中一位作者同名。
作為計算機係的博士,大衛認真研究過這篇論文,對作者的名字有印象。
正好他和楊遠關係莫逆,也有許多龍國裔朋友,他知道龍國人名字翻譯成嚶文的慣用套路。
即使嚶文拚寫出來一樣,但翻譯成漢語不一定是同一個字。
儘管大衛實在無法把一個張狂的富二代與那篇推動學科進步的論文作者聯係到一起。
但本著有棗沒棗打一杆子的想法,還是慕名來找李世銘。
結果,世界就是這麼抽象,李世銘正是他膜拜了許久的學術大神。
李世銘依然記得大衛當時震驚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