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7月
港島經濟已經明顯回暖,股市行情最為明顯,6月底指數重回81年年末的1400點,並處在持續上升期。
樓市回升稍微滯後,但樓價地價也已漲回81年年末的6成。
這意味著李世銘的囤地計劃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功。平均價值翻了三倍。
去年囤地集團集資100億囤下的土地,按當前市場價值計算,已經價值300億。
至於龍騰科技獨資拿下的鋼線灣地塊,在港嚶當局宣布西區隧道興建計劃滯後,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地王。
龍騰科技當初以51億港紙購入,現在已經有南洋財團開出100億港紙收購4成股份的天價想要合作開發。
相當於地價翻了兩番。
短短半年時間,李世銘創造了一個地產神話。
這是李世銘為港島未來打造的梧桐樹、鳳凰窩。
任何價格都不足以讓他心動。
而且他堅信,隨著大量利好消息傳來,港島經濟持續複蘇。
等到四年後數碼城建成時,市值超過千億也是輕而易舉的事。
他自然不允許他人染指。
囤地集團內部現在完全以李世銘馬首是瞻。
他說繼續囤積,選擇性開發,各家都沒有異議。
集團內部也允許在各家有資金需求時,互幫互助,或者用小集團的地塊抵押融資。
其實受益的遠不止李世銘主導的囤地集團。
港島老牌四大家族和南洋資本也多有斬獲。
隻是他們信心不夠堅定,投入地不夠徹底,更加沒有李世銘賭上全部身家的勇氣和來自海外的神秘資金支持。
很難想象李世銘賭到這個程度,龍騰科技的財政狀況依然穩健。
甚至已經向港嚶政府支付了參與西區過海隧道建設的10億港幣的意向金。
李世銘一直隱藏幕後,除了小集團內部少數知情人,外界一直認為這手神操作出自葉嵐之手。
造就了葉嵐商界女王的名頭,雖然她並不在乎。
撤離的戴嚶資本可能是最大的輸家,特彆是撤得晚的最後一批。
頤和行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小威廉決策失誤,一直想要把千瘡百孔的港島置地賣個高價。
導致所有有接盤意向的資本紛紛放棄。
這其中就包括了葉氏旗下的龍久倉和李超人旗下的河湟。
最後隻能在低位將持有的物業和地塊拋售,虧了個底掉。
純純的偷雞不成蝕把米。
另一大輸家,其實也算不上輸家的就是港嚶當局。
84年近一年的土地幾乎都以接近底價成交,或者流拍,財政收入銳減,出現了巨大赤字。
社會動蕩不安,民眾怨聲載道。
年初發布綠皮書想要推行的代議政製也遭遇冷場。
最終當局隻能強行推行。
這是強盜後裔的傳統藝能。
他們的宗旨是,得不到就毀掉,毀不掉就摻屎,屎都摻不了,那就摻沙子。
對於戴嚶的這一舉措,李世銘也已經有了應對策略的腹稿。
囤地小集團內部有許多在各個部門任職,葉家的幾個親戚也在其中。
自己的舅媽陳慧蘭也正在文化部門供職。
這股力量,加上小集團的財雄勢大,組個party,也不是難事。
大不了到時候和那些二狗子打對台,看誰玩得過誰。
李世銘最近都在搜腸刮肚回憶曆史上那些著名的二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