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這個陽謀低級呢?
因為應對的辦法也很簡單,那就是一個拖字。
既然明知道是個陷阱,那就把時間拖長,把陷阱找出來一個個拆掉。
曆史上的龍國政府正是如此應對的。
但現在李世銘來了,他就不能讓龍國吃虧。
李世銘能大概估計到新建的港島國際機場,造價大約花費了100億刀樂。
這筆錢他現在窮的叮當響,拿不出來一點。
除非他肯把數碼城賣掉,然後全副身家投入機場建設。
這種做法明顯是不明智的,也完全沒有必要。
全世界也沒有哪家私營企業動用這一筆如此龐大的資金去代替政府建設機場的先例。
主要是機場這種設施的建設成本太高,回本周期太過漫長。
政府建設,還能因為機場拉動經濟而獲益,從其他方麵來補貼機場。
私人建設,建設成本巨大的同時實現盈利難度也很大。
李世銘不會為機場的項目梭哈,就算他發癲,葉嵐和安微微也會摁住他,甚至可能連葉晨都會反對。
他隻需要想辦法參與到機場建設這個項目中,監督港嚶當局的一舉一動,不讓它整幺蛾子。
爭取在回歸之前,讓機場投入使用即可。
從長遠來看,機場還是有利可圖的。
現在港島的德啟機場就是全世界最繁忙的機場之一。
因為所處位置比較尷尬,德啟機場有點畸形,失去了許多原本機場該有的贏利點。
但大雨山的情況則不同,那裡位置寬闊,可以建設很多附屬配套設施,可以提高旅客的乘機體驗,增加更多的贏利點。
不過這些都要以自己能解決資金問題為前提,否則一切都隻是空談。
回過頭再來考慮航空公司的事。
港島現在有兩家航空公司。
一家是戴嚶的泰穀集團旗下的國太航空,另一家是由賀家等一批本土港商聯合成立的龍港航空。
在經營狀況下,兩家公司確是兩個極端。
一個賺得盆滿缽滿,一個過得舉步維艱。
造成這種現狀的原因還是因為西方無恥的“政商旋轉門”套路。
85年港嚶當局推出一項法令,每條航線隻能由一家航空公司運營,而運營權的歸屬,采取先到先得的原則。
這條法令真是一點臉都不要,擺到明就是針對新成立不久的龍港航空。
試問一家1980年成立的航空公司,如何在這種政策下去與一家1940年成立的航空公司競爭?
港嚶當局擺到明的就是不給龍港航空留一點活路。
賺錢的熱門航線都歸國泰航空經營,龍港航空隻能飛一些冷門不賺錢的航線。
主推這項無恥法令的是時任港嚶財政司司長的畢列智。
這個叼毛在出任港嚶當局財政司司長前就是國泰航空母公司泰穀集團的董事。
出任財政司司長時推出這項法令,等到86年卸任,居然又堂而皇之的回到泰穀集團,繼續擔任董事。
這些海盜後裔玩這種無恥手段,根本不避人,就這麼光明正大,堂而皇之。
無論龍港航空怎麼抗議反對都無效。
由此可見,泰穀集團在港島底蘊之深,對港嚶當局的影響力之大。
他們的資產規模或許比起全麵退出港島的頤和行略有不如,卻比頤和行更加根深蒂固。
與頤和行的發展策略不同,這個家族對港島的前景一直持樂觀態度,一直如附骨之蛆,堅定不移的趴在港島吸血。
在李世銘熟知的曆史中,這家戴嚶企業還做了很多吃飯砸鍋的事。
短短的半個下午,李世銘的狙擊黑名單中,又多了一個泰穀集團。
在港島拿了多少,就得給我吐出來多少。
想到就立刻行動。
李世銘拿起電話,撥通了葉晨的電話。
電話響了老半天才接通,電話那頭傳來葉晨有氣無力的聲音:“喂,哪位?”
李世銘一愣,這太陽都快落山了,這貨怎麼還在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