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大股東在ny見麵。
公司剛剛在上個月接受了貝德財團的1000萬刀樂注資,而且預計在91年年內就將再次實現技術突破。
整個公司現在尾巴已經翹到天上去了。
這位股東見到李世銘的港島人身份,又看他年紀很輕,毫不避諱地向他透露,鷹國商業部正在考慮將他們的技術納入出口管製技術名單。
這等於是直接將天聊死了。公司的想法。
出口管製技術名單,這玩意影響力可不小。公司的技術最後會不會真的背鷹國商業部納入這個名單,最起碼也證明鷹國人已經開始關注這個行業。
得到這個消息,李世銘這趟ny之行就不算無功而返。
同時他也慶幸自己還有機會在這件事正式確定之前,將潘帕斯等三國的鋰礦收入囊中。
鹵水鋰礦技術一直以來較為偏門,主要是受鋰電池技術影響,鋰礦的需求量不大導致。
沒有現成的技術買,李世銘也不是很慌。
潘帕斯那邊的鋰礦就算順利拿下,基礎設施建設也需要幾年時間。
他現在彆的沒有,就是錢多,完全可以用重金砸。
國內的高校和港島的高校都有科研條件,國內的北疆也有類似的鹽湖鋰礦,自己發展鹵水鋰礦技術也行。
隻要礦權在手,這塊蛋糕最後還是他的。
婆羅洲的局勢已經慢慢進入平穩階段。
也許是冥冥中自有天意。
蘭芳軍擊潰千島國海陸空三軍聯合進攻的第四天,蘇哈中風不能理事的消息再也遮掩不住,被公之於眾。
李世銘記得這位仁兄在曆史上的結局是在98年下台之後再病逝的,並沒有中風昏迷的經曆。
也許是蘭芳國的出現造成的蝴蝶效應。
一個統治長達二十五年的政治強人倒下,對千島國國內的影響是巨大的,甚至遠遠超過蘭芳國的建立。
如果蘇哈中風發生在聯軍進攻蘭芳國之前。
那麼想要攫取蘇哈中風留下的權利真空,千島國的那些野心家最耀眼的政績莫過於收複失地。
他們有可能一盤散沙,互相製衡,根本沒辦法集中力量。
但也有可能相互合作,重拳出擊,妄想一舉擊潰蘭芳國,再以戰爭中獲取的功勞大小來瓜分權利。
可偏偏蘇哈是在聯軍全軍覆沒後被氣到中風,那麼留給野心家們的路就隻剩下一條——搞掉競爭對手,成功上位再處理蘭芳國。
以蘇哈的威望彙集全國大半的精銳都落了個全軍覆沒,中風收場。
即使有人有能力匆忙再組織起一次聯軍,取得勝利沒多少把握。但隻要再經曆一次慘敗,組織者絕對徹底失去權力巔峰的競爭資格。
千島國能不能出現一位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的人物?
在李世銘的記憶中,沒有。
那麼蘭芳國接下來就隻需要按部就班地走下去,一切以穩為主。
渡過了最危急最凶險的階段,李世銘也到了放開手腳的時候。
14.6萬平方公裡,320萬人口。
消化起來,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