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達半年時間,李世銘都沒有邁出港島一步,一直在幕後,操作整件事的進程。
除了和港嚶當局極限拉扯,同時還要向各個合作夥伴詳細解釋自己對於這個項目的思路。
他不能要求所有人都和他擁有一樣的思想覺悟,也不能向眾人明說他知道往後幾十年的發展趨勢。
想要將所有力量整合到一起,始終還是要以利益為前提。
總之,信者得救。
新的龍港機場集團成立,以便統籌經營整個機場項目。
葉家的傳統盟友賀家、陳家、安家、安義社以及新盟友鄭家參與其中。
龍港機場集團的股權構成按出資比例分彆是葉家51,陳家8,安家10,賀家13,安義社3,鄭家15。
龍港機場集團還在賀老的推動下,全資收購了原龍港航空的所有股份,成為其旗下全資子公司。
7年前,幾家跟著葉家囤地,賺了個盆滿缽滿。
這次在外界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依舊十分給麵子地跟投,新加入的吳聯熊更是下了重注。
可見葉家已經完全確立了在港島本土“龍騰係”財團內的核心地位,可謂一呼百應。
龍騰科技先行墊付項目前期啟動資金10億刀樂,給其餘幾家籌集資金留下充裕的時間。
機場開工建設的前提便是填海和連接機場和市區的兩座大橋的建設。
機場管理局原來傾向於使用尼德蘭vs工程公司的全吹填方案。
這個方案的優點在於速度較快,最大的缺點是成本高昂。
龍港機場集團決定引入龍國建築總公司,采取龍建+vs的中和方案。
即50填海材料使用管道吹填,20使用駁船運輸珠江口清淤泥沙,30采用本土陸地山體土石方,使用渣土車運輸。
填海工程的地質顧問也引入南粵省地質研究所,與前期的莫特建築谘詢公司組成地質顧問團。
兩座大橋的設計建造工程沿用戴嚶奧雅納公司,踢掉了腳盆雞新日鐵,增大了龍國鐵建的施工任務。
機場航站樓等建築的設計工作,交由李世銘的老朋友貝老的設計團隊負責。
後續將以國際成熟公司主導,龍國建築公司參與的模式建造。
經過兩個多月的前期籌備和方案審批,新機場項目於1991年11月1日舉行奠基儀式,正式破土動工。
葉嵐出任工程項目總聯絡人兼副總指揮,另一名副總指揮為機場管理局局長羅賓擔任。
掛名總指揮則是布政司理查德爵士。
本來這個總聯絡人應該由李世銘來當,但他實在太年輕,這個項目有太受關注。
隻能由葉嵐掛名,李世銘承擔實際工作。
李世銘也準備再苟上幾年,畢竟樹大招風。
龍港機場集團安義社3的股權,其實是李世銘借爺爺之名代持的。
要把所有土方運輸業務全給安義社,不能僅僅靠葉氏的麵子。
需要陸運的土方估計超過9000萬方,光運費就是幾十億的生意。
再加上每年還有40公頃的填海指標,以及康惠超市的物流倉儲業務,新興的電腦遊戲室業務、足夠養活安義社絕大多數人。
也足夠安義社轉型洗白。
李世銘都做到這個份上了,如果安義社的人還有人不識好歹。
那李家就已經仁至義儘,選擇尊重他人命運。
鐵拳落來下的那一刻,反正砸不到李家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