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運的是,唐儉和安修仁並未客死他鄉,而是憑借沉著冷靜的心性與身經百戰的經驗,趁亂安全的回到了大唐。
頡利可汗在陰山被擊敗之後,倉皇由雲中往西逃竄,意圖投奔吐穀渾或是高昌國。
在半路時,身邊的部將大多叛逃,其子疊羅施也與其走散。
而身旁隻剩下數十騎兵的頡利可汗又迎頭撞上了李道宗的大同軍。
一番激戰後,唐將張寶相將其抓住,唐朝在與東突厥之間的戰爭中大獲全勝,一行人也就此返回長安。
……
出征的眾軍已經返回京城,主將李靖因軍功被封代國公,副將張公瑾進封鄒國公,眾將都得到了優渥的獎賞。
蕭氏被李世民放了一馬,允許起則是帶著楊政道住進了長安城興道裡的一處屬於皇家的彆院之中,就此度過餘生。
李世民也沒有殺死頡利可汗,而是封他為歸義王、右衛大將軍,讓他在長安度過餘生。
當然其中也有幾分李世民的惡趣味,李世民想讓頡利可汗看看自己是如何君臨天下,如何經世治民的。
突利可汗也主動帶著自己的部眾歸降,被李世民封為北平郡王。
突厥大將執失思力、阿史那杜爾、阿史那思摩以及契苾何力等悉數歸降,都受到唐朝的重用。
在朝堂百官的爭論之下,最終李世民沒有放棄北方的土地,而是設置了都護府。
一方麵是水泥路的全部鋪開,讓大唐可以更好的掌控全國各地。
另一方麵便是國庫現在很有錢,再建上十幾個都護府,國庫也出的起錢。
李世民最終還是沒有對東突厥的牧民們痛下殺手,既是為了自己的名聲,也是因為所謂的殺降不祥。
長孫衝上朝時上了個折子,讓他們以自己的待罪之身,幫助大唐蓄養馬匹與牛羊。
自然被百官全體統一通過,戴胄還在下朝之後詢問長孫衝,戶部是否有必要也在北方圈一批草場養點馬匹。
畢竟戴胄過慣了苦日子,想著就算不賺錢,能省一點也是好的。
和長孫衝預料的一樣,牧民們並沒有過多的反抗,相反他們很是開心,因為和突厥高層直接燒殺搶掠比起來,大唐的政策實在是太溫柔了。
而大唐那數十萬被解救的民眾,有親人的,被送回家鄉。
孑然一身的,則在當地由朝廷統一安排,或是幫助修建城池,或是在牧民的指導下養殖牲畜。
雖然現在表麵上一團和氣,但眾人都明白,互相心底深處的仇恨是很難消除的,隻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慢慢湮滅,或許是十年,或許是百年,誰也說不出一個準確的時間。
……
兩儀殿內,一個由黃布包裹擺在李世民的桌上。
李淵、李世民、李承乾和長孫衝四人圍在桌前。
在長孫衝告訴蕭氏,將有十幾個有斷袖之癖的大漢,將對她親愛的孫子進行愛的關懷後。
蕭氏最終沒有死咬著自己不知道,而是用殺人般的目光將長孫衝千刀萬剮一番後,從自己的枕頭裡,將這個黃色包裹交到了長孫衝的手上。
李世民將手輕輕落在那似乎塵封了很久的由黃布打成的結上。
雙手因為激動似乎有些微微發抖,不斷的吞咽著唾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