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叫蝲蛄。”長孫衝笑著回道。
夜宵種類千千萬,但小龍蝦永遠是繞不過的一道坎。
可惜的是,現在的大唐並沒有什麼小龍蝦。
小龍蝦是在清朝後期進入中國的,最早的小龍蝦養殖地在南京附近。
十九世紀日本將原產自南美洲、墨西哥東北部一帶的小龍蝦引入國內,將其粉碎、研磨充當牛蛙的飼料。
兩年後又將這小龍蝦帶入中國,展開試養、繁育。
小龍蝦也在中國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成了一種沒有排麵的入侵物種。
雖然沒有小龍蝦,但幸運的是,還有一種和它口感樣貌都相近的生物,那便是蝲蛄a四聲gu三聲)。
與其說是替代品,倒不如說是小龍蝦的升級版。
因為是蝲蛄一種有潔癖的蝦類,生活在水質清澈且沒有汙染的溪流、河川中,對水質要求非常高。
如果水域中有蝲蛄,就表示這個水質很好,是可以直接當飲用水的。
如今這個時節,蝲蛄的繁殖期已經結束,長孫衝早早的派人去山嶺處收購蝲蛄。
山裡人都多多少少的見過這種蟲子,可誰也沒有想到,竟然還有人出高價買這種蟲子。
聽說收購的價錢後,山戶們熱情的將前來收購的小廝招待下來,然後喜氣洋洋地各處呼朋喚友,將附近村裡的百姓都叫了過來。
男人們成群結隊的入山抓取蝲蛄,女人們則是負責打包洗淨。
這群山區百姓們沒有想到,在入冬前還能發這樣一筆橫財。
“各位彆看這玩意長得醜,但這絕對是個好東西,不僅好吃,而且對人體很好。”
“蝲蛄性平、味甘,小孩吃可以強身健體不易生病,老人吃理氣化痰、防止骨質疏鬆,男人吃溫腎壯陽,女人吃通經下乳……”
“買,買,買。”長孫衝還沒有說完,周圍人便嚷嚷了起來。
“我先教教大家怎麼吃,大家看好了啊。”長孫衝趁廚師抄底的間隙,從鍋裡拿出一個蝲蛄。
剛出爐的蝲蛄滾燙滾燙,長孫衝吸了口涼氣,兩隻手來回的倒著,引得圍觀眾人一陣發笑。
長孫衝走上台階,站在飯店門口的台階上,看著一圈烏泱烏泱的人,忽的歎了口氣。
他上輩子可是個社恐,哪敢在這麼多人麵前講話,如今確是已經習以為常。
並未感慨多久,長孫衝便回了神,舉著手中的蝲蛄和眾人展示道:“大家看,這玩意也是外麵一層硬殼,是不是和螃蟹很像?”
眾人看了看,這玩意還真有點像螃蟹,同樣的硬殼,同樣長著很多腿。
這下眾人對著蝲蛄的接受度直線上升。
中國食用螃蟹的曆史由來已久,最早可追溯至大禹治水時期的傳說,而最早的文字記錄則是東漢經學家鄭玄對《周禮?天官?庖人》的注釋。
鄭玄在考證“共祭祀之好羞”一句時對此注釋道:薦羞之物謂四時所膳食,若荊州之魚,青州之蟹胥。”
意思就是說那是人在祭祀時,要以“蟹胥”作為進獻的食物。蟹胥,就是螃蟹做成的醬。
螃蟹的做法也是多種多樣,如魏晉時期的蟹肉醬,到南北朝的醃製螃蟹,到隋朝時期的糟蟹、醃蟹。
自打長孫衝創造了炒菜後,又多了避風塘蟹、蔥薑炒蟹、年糕炒蟹等做法。
喜歡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請大家收藏:()大唐,我的姑姑是長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