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句話內容是什麼呢?徐元直與這個傳話的人又是否認識?”老者追問道。
陸遜解釋道:“事實上他們並不相識,這番話出自劉皇叔寫給關將軍的一封信中,信裡要求攻下襄陽和新野,並提到劉皇叔希望關將軍砍伐新野路上再次生長起來的樹林。
那是當年徐先生離開時所做,以此消除對他的懷念。"
說完,老者麵容微動,陷入了沉思。
陸遜欲繼續追問,隻見老者擺手示意,輕聲說道:“你所說的話我會帶去告訴徐元直。
你們之間會有緣相見的。"
說完,老者撐篙離去,船隻迅速消失不見。
與此同時,島上突然刮起了大風,將陸遜手中耐冬花儘數吹走,直到風勢平息,才恢複平靜。
返回岸上的途中,這段奇特的經曆讓他陷入了疑惑和不安:那個老人是否認識徐庶呢?
另一方麵,當小船駛離,遠離鼓子島時停了下來,老者的表情流露出一絲感傷。
老嫗自船艙緩緩而出,伸手卸下胡須等假扮用具,頓時恢複了原貌,年輕了幾分。
老嫗問兒子單福徐庶的彆名)道:“自從隨母親隱居以來,這是我第一次見你如此憂傷。
是因為那年輕人的言語,還是為那些往事而歎惋?”
呼...
摘下麵具的徐庶,終於顯露真實麵目。
曾經為了躲避曹操而偽裝自己,如今這些往事湧上心頭。
回憶起追隨劉備時的日子,想起當年離開曹營時的決心以及那些連戰連捷、主臣相知的情景。
他也深知若重拾故土可能帶來的風險——自己的
“你聽著,人各有命,做母親的期盼的隻是兒子有所成就,成為一個高潔的義士。
在太平盛世做賢能的大臣,在動蕩年代迎難而上救助蒼生,匡扶危難之中的國家,千年後仍受世人稱讚!”
“元直,你應明白,你學成才能後,做了劉將軍的軍師,討伐叛逆的曹操,你的榮辱關係到數萬百姓的安全和恢複漢室希望的關鍵時刻,你當年怎會拋棄明主而去投奔曹操這賊子見我一個老人的糊塗之舉?”
張氏的聲音愈發冷漠與嚴肅:“這些年你背叛正義轉向昏暗,我不屑與你多言,每日憂愁黯然,難道你不懂麼?你看不出麼?如今你唯一犯下的大錯,就是背棄劉將軍轉而效忠曹操那叛賊!”
“若為娘尚在人世,隻想用‘孝’字約束你,我還何必繼續存活?如果我逝去能夠促使你後半生命歸劉將軍贖罪,那麼我雖死何憾,有何遺憾?”
這時候,張氏聲音已發顫:
“如今天賜良機,你……你……給我回劉將軍身邊,趕快回去,否則今日起,你不再是我的兒子,我也不再是你的母親!你或許能攔住我一時跳河尋死,可你能阻止我終其一生尋找死路嗎?”
這一刻的張氏展現出了唯有舍生取義的決心!
古今中國從不缺乏這樣的女性。
母親號召兒子出征抵抗敵人,
妻子勸郎君投身戰場,
“娘?”
“娘……”
清晨曙光微顯,徐庶焦急地在鼓子島上呼喚著,聲如銳箭驚醒巢中鳥雀。
隻過了一夜,當他醒來時發現鼓子島上的母親已不見蹤跡,隻剩下她留下的信箋、一朵冬花及一包藥材——當歸!
母親以此告訴徐庶,他已經儘到了孝道,現在是履行大義的時候了。
望著當歸,徐庶不禁落淚…至於那封張氏的遺言:
這封信並不是給徐庶的,昨天的話已儘數傾訴;這是寫給劉備的書信。
他在讀:“吾兒輔佐劉將軍對抗曹操,順應天意、踐行仁義。
怎奈吾被曹操所俘虜,他隻能為母赴曹營。
因私情廢公義,負信棄節……”
“老婦教育無方,深感愧對劉將軍。
今決獨自離家,不願拖累吾兒。
望吾兒返回,願皇叔不嫌棄。"
言簡意賅的每一個字符透露張氏堅定不移的態度。
因為她的決策已經讓兒子錯過一次英主,不能再讓他錯過了——
“娘……”
徐庶更加悲愴,持續兩個時辰才慢慢走出信紙所帶來的悲痛。
知道此刻去找母親不是明智的選擇;她定會在知道自己的行為之後更加痛苦,甚至作出更嚴重的反應。
深呼吸數次後,徐庶緊握雙拳。
左手指捏的是“當歸”代表公義使命,
右手掌心則是耐寒冬花給予的溫暖回憶。
最終淚水洗刷下臉龐,麵對門外拜謝說道:
“兒子徐庶……知道了應當怎麼做!”
“為報劉玄德公之情,將重新栽植那新野樹林也重建複興漢朝希望!”
...
在山東一帶官道邊靈山寺外的路上,陸遜策馬獨行,手中摩挲著關麟贈送的錦囊。
拆開錦緞,見到白色綢布之上劉將軍的話依然未變——要砍儘此處樹木”。
陸遜按照計劃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