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璞,《葬經》的作者,風水學的開創者,他寫的《葬經》,是夏國風水文化的源頭。
在這個行業裡,你可以不知道國外元首是誰,但郭璞的名字一定要記住。
楚先生繼續說道:"如果山巒高聳如同樹木,當地的靈氣就會湧入山中,顯現出樹木的屬性。"
"靈氣像水流,容器就像形態各異的杯子。"
"換句話說,在尋找龍脈穴位的時候,你沿著山脈穿越群山,看到的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屬性,但這種屬性是由人的意識賦予的。"
"如果沒有人在旁邊觀看,它就沒有屬性;但當有人走進山中,看到那座山,山就有了屬性。"
江雨薇等人聽得十分入神。
她們覺得楚先生的觀點既新穎又有深度。
阿澤則微微皺眉,此人的確有些真本事。
"任何高於地麵的東西,都能把地下的靈氣引到地麵上來,人也是如此,如何利用這股引出的靈氣,就是風水學的精髓所在。"
"古人曾在山中尋找龍脈,晚上仰望星空,發現星星相連,就像連綿不斷的山脈,於是開始根據天上的星辰對沿途所見的山進行分類。"
"這樣,地上的山和天上的星就建立了千絲萬縷的聯係。"
"這就是天星風水術。"
楚先生講完之後,在場所有人都露出了驚異的表情。
他的見解雖然與主流觀點略有差異,但卻更加貼近風水的本質。
林若溪等人雖然聽說李博精通玄空風水之術,但從未親眼目睹過他的本事。這段話讓大夥心中的疑雲消散。
“原來是這樣,多謝李先生的提點。”
陳婉婷嘴角揚起一絲笑意。
“李先生覺得我們應該從哪個區域開始搜尋呢?”
李博低頭注視著攤開在甲板上的海洋地圖,拿起一支鉛筆,在上麵畫了一個小圈。這個範圍精準得近乎指向了某個具體的地點。
陳婉婷一行人看著這個小圓圈,不由自主地露出欣喜的表情。
“李先生這麼快就推斷出了沉船古墓的位置?”
婉婷驚訝地問。
李博輕輕點頭,笑著回答:“這幾日我觀看了星象。”
“憑借你們提供的信息,找尋沉船古墓並非難事。”
“西沙海域廣闊,但在風水上佳之處,隻此一地。”
“若我是汪淵海,也會選在這裡安息,庇佑後人。”
儘管婉婷滿心歡喜,但她還是將目光轉向了林川。
“小林,你怎麼看?”
這片海域距離他們較遠,來回需要不少時間。
若想趕在其他國際探險隊伍前找到沉船古墓,就不能有一絲遲疑。
林川凝視著李博圈出的區域,思索許久,最後點點頭。
“有很大可能!”
得到林川的認可後,陳婉婷臉上浮現出笑容,說:“咱們這就過去看看。”“一旦確定位置,這次任務就會順利許多。”
婉婷原本以為定位會很棘手,沒料到剛到西沙海域就鎖定了具置。
連林川都覺得可能性很大,那就不離十了。
這位李博先生,確實有些本事。
陳婉婷望著麵前微笑的李博,腦海中突然浮現出一個人影。
幾天後,考古隊的船隻到達了李博指定的海域。
一番探測之後,考古隊證實,那艘明代沉船及其海底古墓就在這一帶。
考古隊員們激動不已,這次行動的成功遠遠超出預期。
“太棒了!”
“我們現在就能開始勘查,推測這座沉船古墓的構造,尋找適合的入口。”
陳婉婷笑著對大家說。
海底勘察有兩個難題。
一是定位極其困難。
然而有了李博,這個問題便迎刃而解。
二是進入不易。
在水下挖洞和在陸地上挖掘完全不同。
這座海底古墓的密封性是否完好,尚不清楚,所以必須準備好潛水設備。
下麵可能隱藏著什麼未知的危險,也未可知。
經過一係列探測,考古隊大致推測出了這座海底古墓的輪廓和結構。
吳老爺子從小便參與盜墓活動,是這方麵的行家。
他對沉船古墓結構的推測得到了大家的認可。
但李博盯著圖紙上的結構圖,卻笑了。
“沉船安葬需講究平衡,才能保證整個過程不出差錯。”
"你設計的布局雖貼合明朝古墓的特點,但整體來看,明顯上重下輕。若真這樣壓下去,早就塌了。"
聽到這話,眾人齊刷刷看向圖紙,隨即點頭附和。
"沒錯,沉船式墓葬特彆注重平衡,我們的假設出錯了。"
"還是張兄思慮周全。"
"……"
錢老爺子見自己的觀點被張兄反駁,臉色稍顯陰沉,眼底掠過一絲狠意。
隨後,大家再次對海底古墓的構造做出猜測,得出了一套相對合理的方案。
然而,這終究隻是推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