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荒蕪聯盟內,這些二級文明之間很少發生戰爭?
並且,幾乎看不到疆域變動呢?
當然了,這裡麵肯定有一部分原因是聯盟的存在,但這並非唯一且最重要的原因。
畢竟...
就算聯盟規定了,成員文明之間不可隨意攻伐,但那又如何?
理由,永遠比規矩多。
真正的抑製力來自,二級文明的科技局限。
除非一方的實力要遠遠強於另一方,否則的話戰爭基本打不起來。
因為除了洋流之外,大家都沒有其他辦法跨越兩個恒星係統,而對於洋流的攻防戰,守方是具備絕對優勢的。
人家用兩三千艘戰艦,就能借助這一優勢,抗住你七八千艘。
這要怎麼打?
即便是不計代價的進攻,但很可能攻下一個恒星係統,結果你自己整個文明半數的兵力...
就這麼被葬送出去了。
那麼,在你虛弱的時候,先不說人家是否會反攻。
就說和你接壤的其他二級文明,會不會也趁機上來撈點好處?
所以,科技才是真正的限製。
這也是為什麼,拓跋猶豫的原因。
因為他知道,當自己離開這裡之後,隻要托特蘭王國在這裡部署幾千艘戰艦...
自己將來大概率就拿不回這裡了。
要是換成一般星球,那也就算了,可奧卡...
拓跋他是真的糾結。
但不可否認的是,林宇說了的另一件事,同樣也是他所擔心的。
那就是,他要是一直被拖在奧卡,其餘十六個正包圍內圈核心地帶的家族,估計就危險了。
而事情一旦發展至那一步,自己將有可能麵臨托特蘭王國與薩迪克的前後夾擊,從而回天乏術。
最終,他做出了最終決定。
並沒有按照林宇的計劃來,而是準備要一舉擊潰托特蘭王國,隨後再與其他家族彙合。
在他看來,這樣雖然有一定風險,但隻要成功...
那就不用二選一,而是可以兩者兼得。
三天後。
拓跋對托特蘭王國發出最後通牒,要麼退回去,要麼就開戰。
並且,隻給對方一天的考慮時間。
至於結果麼,可想而知。
托特蘭王國怎麼可能拱手讓出奧卡,這個他們心心念念了幾百上千年的戰略要地?
最終,戰爭打響了。
一邊是6300艘戰艦,另一邊則是8200艘戰艦。
空曠的太空中,兩支龐大艦隊不斷靠近,並在相距數百萬公裡的距離上,便開始了磁軌炮的對轟。
彆看拓跋的兵力少,但海狼級戰艦無論是磁軌炮陣列的數量,亦或是彈丸速度,都要比托特蘭的戰艦更強一些,單論磁軌炮的話,整體要強上40左右。
所以,在戰爭的初期,反倒是數量少的拓跋這邊,占據了些許優勢。
當然了,這個優勢很微弱。
而同一時間,這邊的情況也是被林宇所獲知。
雖然早就料到了這種發展的可能性,但他依舊還是皺了皺眉。
因為他知道,在這種選擇之下,拓跋最終輸掉一切的可能性,甚至高達87。
關於這一點,之前參謀組是有精確計算過的。
打贏托特蘭王國,這點林宇並不懷疑,可後麵還有一個薩迪克,以及其上萬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