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帕羅開始動手的時候。
拓跋同樣也沒有閒著,由於不再需要擔心紫陽帝國那邊,所以他可以專心應付托特蘭王國。
因此,無論是之前王國的剩餘戰力,亦或是這幾年從聯邦購入的戰艦。
實際上超過八成,都從各個方向往奧卡集結。
估計最多兩年時間,他便會以托特蘭王國之前入侵奧卡為由,展開一場所謂的自衛反擊戰了。
至於聯邦這邊,三年來先是完成了全軍換裝。
即,用海狼級通用戰艦,來重塑聯邦艦隊的作戰體係。
這是什麼意思呢?
在通用戰艦這個概念出現之前,聯邦的戰艦依舊是沿用母星時代的海軍體係,即不需要一個太過全麵的人,而是專業的活交給專業的人來乾。
幾百年來,人類依舊遵循著這樣的思想,將戰艦分為護衛艦、驅逐艦、巡洋艦、戰列艦,以及星際母艦,即戰星。
當然了,這裡麵其實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和太陽係資源有限的關係。
但從克萊因族入侵開始,人類這邊就漸漸發現,所謂的某一方麵專精,實際上就是絕大多數的方麵都很垃圾。
就像護衛艦,其在星際戰爭中所能發揮出的作用,甚至還不足巡洋艦的百分之一。
那麼,巡洋艦的造價,是護衛艦的一百倍嗎?
顯然,並沒有,真實數據的話,也就是八倍而已。
那需要的艦員,是一百倍嗎?
同樣不是,甚至連八倍也沒有,隻有五倍。
那麼請問,聯邦為什麼還要建造那些驅護艦種呢?
星際戰爭需要的並不是各司其職,更猛的火力,更強的防禦,以及更快的速度,這才是真正的關鍵。
至少,在四級文明之前,這三樣便是絕對指標。
當三者取得一個完美平衡之後,最優解也隨之出現。
於是,通用戰艦誕生了。
而由於海狼級通用戰艦的出現,聯邦艦隊也是下定決心,直接退役戰星之外的全部戰艦,統一換裝海狼級。
當然了,退役的那些艦船也不會浪費。
畢竟,九支艦隊加起來,數量都超過8000艘了。
那麼,這些戰艦要怎麼處理?
答案是...
聯邦航道治安司令部。
這個部門也許大家都十分陌生,但也是參與過三年戰爭的,也就是...
太陽係警備司令部。
原本,是專門負責航道治安的聯邦次等武裝力量,直屬於總統府管轄,內部最高職位是副司令。
至於司令一職...
那是由曆任聯邦總統親自擔任的。
而當人類走出太陽係,並不斷擴大疆域之後,這個太陽係警備司令部的名字,自然就不合適了。
因此,聯邦航道治安司令部誕生了,其職責是管理整個聯邦疆域內的所有航道安全。
可當紫陽帝國以及希托利斯王國兩個文明,向聯邦割讓共計41個恒星後,原本已經擴編至3000艘飛船的航道治安司令部,頓時又不夠用了。
所以,這幾年中,陸續從聯邦艦隊退役下來的8000多艘戰艦,可算是幫了大忙。
也許此刻的聯邦士兵們,看不上這些戰艦。
但航道治安司令部的兄弟們,這些年可全都提著油漆桶,眼巴巴地等著。
隻要船一到,直接就刷漆入役,甚至都不用改裝。
這又不是母星時代,維護治安的船上有點磁軌炮,再加幾門離子光束炮,那又怎麼了?
總之,三年內的前兩年。
聯邦艦隊完成了全艦隊換裝,雖然戰艦總數沒變,但綜合戰力卻提升了十倍不止,畢竟以前8000艘戰艦中,有超過6000艘都是護衛艦...
全麵換裝成海狼級之後,戰力提升可想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