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當初去比鄰時,此刻林宇與沐傾雪的條件,可要好得太多了。
那時候,艦隊才待了多少人?
而現在,那200多艘定製的超級移民船,直接就是2.63億人,還全都是人才。
這讓他們在這裡起步時,就擁有了足夠的人力資源。
更彆提那些同樣定製的超級運輸艦,每一艘長度都達到9.8公裡,寬3.2公裡,高度2.8公裡。
即便是後羿號在其麵前,那都是小弟弟。
整整1200條這樣的運輸艦,直接就將人類整個工業體係,全都給一次性搬了過來。
除了數量少之外,但也沒有什麼缺失的。
再說了,有了完整的工業生產體係,數量什麼的,也隻是時間問題。
並且,這個時間不會很長。
因為,隻要就地開采資源之後,任何東西都能快速投入量產。
兩年後。
聯邦280年。
在2.63億人,以及完整的體係支撐之下。
科裡vii已經被初步開發成了一個度假星球,用於讓這邊的人可以輪流休假,並去星球上緩解心理壓力。
在太空中,超過二十個可容納千萬人級彆的太空城,以及數個大型空港...
就這麼在僅僅兩年之內,被快速建設起來。
而在3700萬公裡外,也就是距離科裡vii最近的那條行星帶外,此刻也是成片成片地,部署著各種各樣的太空工廠。
小行星被牽引過來後,直接便能就地熔煉,並在熔煉的過程中就直接完成加工操作。
隨後,送往周邊的各工業區,完成組裝。
效率不可謂不高。
甚至在這裡你還能看到大量飛船生產線。
有民用或輔助類的工業船隻生產線,也有軍用的戰艦。
雖然數量還不是很多,比如軍用的燭龍c型生產線,目前還隻有32條,但這個數量正在不斷增長,幾乎每個月都會多出幾條來。
至於燭龍d型...
倒不是說這裡沒法造,而是被關鍵的第二代超空間引擎所限製了。
所以,林宇還是決定先生產燭龍c型,用於填補目前的戰艦數量短缺,反正星係內活動也用不上燭龍d型。
一切都在以讓人驚歎的速度發展。
不過,大麥哲倫星係這邊,也有一個問題始終讓林宇想不明白。
那就是...
向外探索超過200光年後。
林宇發現,這裡簡直富得流油。
生命星球就如同批發一般,平均每17個恒星係統內,就能出現一個自然生命星球,而即便是沒有自然生命星球的那些地方,大概率也都存在位於宜居帶,且極為適合改造的行星。
對於這個發現,所有人都麻了。
你要是隻有科裡條件好,那也就罷了。
但現在是什麼情況?
科裡竟然不是特例,而是整個區域內的恒星,全都條件這麼好...
這可就有些離譜了!
最關鍵的是,大麥哲倫星係內,難道就沒有二三級文明嗎?
否則的話,這麼離譜的地方,竟然就沒一個文明過來開發的?
顯然,這不合理,十分不合理。
在這兩年中,林宇他們不是沒有發現過高智慧種族,雖然數量少,但還是發現了上百個的。
但這些,全都是原始文明,連一級文明都沒有。
難道說,大麥哲倫星係真就是一個無主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