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戰艦的計劃,說搞就搞。
完全就是一個貨架式設計,沒有需要研發的新技術,用的全是成熟到不能再成熟的東西。
最關鍵的是,所有東西附屬文明全都可以生產。
甚至就連二級文明,都能負責其中的一部分。
僅僅不到十天的時間,一整艘戰艦的設計就已經完成。
不得不說,在不追求最新技術,又或是超高性能的前提下,貨架式設計...
絕對是最為合適的。
然後便是組建供應鏈,然後正式生產。
在這個過程中,聯邦甚至不需要付出任何東西。
比如,讓所有三級文明一起負責生產船體,並告知每生產一艘戰艦的船體,他們都能獲得整艦銷售積分的1。
雖然不如燭龍c+型,畢竟能量護盾是閹割版的,武器以及能源也要弱一些。
但那也是擁有躍遷以及護盾的戰艦。
這就相當於,他們生產一百艘空殼船體,就能兌換到一艘整艦。
這種事情,彆說是這些附屬文明了,就是當年的聯邦,要是有個文明肯給出這樣的條件,信不信聯邦都能給你搞個全民造艦的模式出來?
又比如,讓泛光聯盟負責準四級能量武器、躍遷引擎,削弱版的護盾生產,然後每一套給予整艦銷售的7積分。
等等...
總之,整個聯合戰艦的建造計劃,聯邦麾下超過一半的附屬文明都加入了進來。
而最後,聯邦什麼也不用出,什麼也不用乾,隻需要組織協調一下,並付出15的兌換積分,就可以完成戰艦建造,然後上架銷售。
簡直就是空手套白狼,直接躺在床上數錢。
這種模式,誰不迷糊?
而與聯邦這邊大搞聯合戰艦的生產不同,第一主旋臂上可是徹底亂了套。
與共和國同一旋臂上的另外三個四級文明,正在瘋狂增兵。
畢竟他們心中很清楚,要是共和國完了,那麼接下來首當其衝的便是他們三家,而且那個時候蟲族肯定比現在要更麻煩十倍百倍。
所以,還不如全力支援共和國。
再說了,把戰場放在共和國,即便是將整個星域都給打爛了,那也是爛在共和國的疆域不是?
至於第二以及第三主旋臂的八個四級文明...
他們在共和國境內還殘餘的上千萬戰艦,並沒有離開,而是繼續支援作戰。
但卻不會像第一主旋臂上的那三家般,投入自己大量兵力全力支援。
因為,他們還要做另一件事。
那就是...
八家各自拿出2500萬戰艦,組成了一個規模達到2億戰艦的聯合艦隊。
這支艦隊並不進入共和國疆域,而是在第一主旋臂與銀心通道的接壤處,開始部署防禦。
第一主旋臂的寬度,大約是2200光年,與銀心通道的接壤處略窄,但也有1000光年。
而他們的2億艘戰艦,便是在這1000光年的寬闊虛空內,構築起一道阻擋深淵蟲族的防禦。
當然了,即便是2億戰艦,但麵對這麼大一個範圍,實際上也隻能守住一小片區域。
所以,他們還在忙著另一件事,那就是...
在第二以及第三主旋臂上,進行全文明總動員,要求所有二三級文明,都要參與進來。
並且,每家都至少拿出八成的艦隊。
根據粗略計算,如果所有二三級文明都按照這個要求來,戰艦規模應該能超過200億艘,至於艦載機的數量可就更多了,怕是能達到十兆以上。
唯一的問題在於,這些艦隊想要抵達這裡,需要時間。
很長很長的時間。
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