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這裡麵就是一個通過基因編輯,所製造出來的王蟲大腦?”
此刻,林宇正看著銀河係那邊剛送過來,某個巨大的金屬立方體問道。
“也不能說是完整的大腦,而是一種將多餘結構以及細胞全部剔除,隻保留了能用於精神網絡通訊的部分。”
“所以,如果打開這個容器,裡麵並非是一整個大腦,但也確實有大量生物結構組織。”
林韻在一旁解釋。
她已經看過所有技術資料,因此...
即便她沒有參與這個項目,但所使用的技術,以及銀河係那邊是如何做到的,她還是知道的。
說起來,最初銀河係那邊還有人提出,截取王蟲幼崽基因中某個片段,將其融入第二代基因強化劑內,直接賦予人類類似深淵蟲族精神網絡的能力。
這樣,所有人就能像深淵蟲族的王蟲那般。
隨時隨地,和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交換信息。
但很顯然。
這個計劃被否掉了。
因為研究後發現,這麼搞理論上確實可以做到,但同樣也會帶來很大的不確定性。
而且,絕大部分的人也都反對,在人類基因中混入其他物種的基因片段。
這風險,太大了。
就更彆說,其他關於倫理、隱私等方麵的潛在問題了。
所以,最後還是采用了最為保守,且穩妥的方案。
也就是此刻,林宇所看到的這樣了。
另外,這次銀河係除了送來這台跨星係的通訊裝置外,還送來另一個東西。
生物躍遷引擎。
老實說,有些搞不明白,為什麼要花精力去搞這個。
首先,機械躍遷引擎該有的缺點,它都有。
比如,躍遷間隔。
比如,躍遷距離。
等等...
而除此之外,機械躍遷引擎沒有的缺點,它依然還有。
比如,必須定期通過特殊裝置,為其內部更換維生液什麼的。
並且,還不是你隨便搞個維生液出來,就能用。
必須得專門定製配套的才行。
反正林宇看這玩意時,就是一臉的嫌棄。
其實吧...
銀河係那邊搞這個,本就沒想過要自用。
而是...
打算用來出售給附屬文明的。
因為,一旦成規模的量產開始,每培育一個這玩意的價格,甚至隻有你造一台躍遷引擎的百分之一。
雖然有著些許缺點,但架不住價格便宜啊。
甚至以原本躍遷引擎一折的價格賣出,利潤也要遠比以前更高。
離譜得很。
所以,雖說有這樣那樣的缺點,並且聯邦艦隊沒人看得上。
但這玩意,依舊有著自己的價值。
並且,其最大的價值在於...
以前賣一台躍遷引擎出去,那是一錘子買賣。
但現在呢?
後續還能賣用於替換的維生液。
同時,生物躍遷引擎也比較好控製,因為沒有聯邦定期提供維生液,這玩意很快就得嘎。
而這種用於替換的維生液,可全都是定製的,除非你能完全解開生物躍遷器官中,被聯邦鎖死的基因密碼,否則就絕無可能製造出這種配套的維生液。
如果要問,聯邦拿下大小大麥哲倫星係後,為什麼不繼續拿下周圍其他的衛星星係?
那麼,大多人的答案會是...
沒有多餘的力量開發,畢竟單單大小麥哲倫星係,聯邦至今的開發率都不足百分之一。
哪來更多精力,去開發其他星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