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邦588年。
花費一年時間,極晝議會與星海同盟之間,初步完成了領土交接。
區域內部的領土要如何開發,這並不著急。
關鍵在於,要如何迅速完成外圍防禦,並且還不能讓各方看出星海同盟的兵力不足。
為此,帝國不得不繼續全文明動員,開足馬力來生產第五代聯合戰艦。
而現有的13個軍團原本12個,最近一年又組建了一個,其中帝國11個,聯邦2個),內部是一個都不留,全都部署在了外圍規劃中的7個防禦節點內。
除了這十三個軍團外,星海同盟內部還動員了所有六級文明,包含曾經聯邦的附屬文明,以及帝國的附屬文明,大約500個兵力參與進來。
當然了,無論是帝國還是聯邦,都不指望這些艦隊能有什麼大用。
但拿來充人頭,還是很不錯的選擇。
最後,聯邦在每一處節點內,都部署了一個中子戰星,以及三十艘簡並態戰艦,也就是刑天級。
還不單單是這樣,超過300個簡易改裝,用於製造超級星震的中子星,也被平均部署在了這些節點內。
從而,讓每一處防禦節點都形成了集常規、戰術,以及戰略打擊為一體的防禦體係。
至於聯邦目前已經完成的一個盤古級軍團,則是沒有前出部署,畢竟這玩意是不能隨意露麵的,否則教團那邊立刻就會知道,一切都是星海同盟在背後搞鬼。
所以,這一支目前星海同盟最為強大的艦隊,隻能留在後方作為底牌來使用。
短期內,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是不會出動的。
另一邊。
因為全麵換裝第五代聯合戰艦,以及盤古級戰艦的關係。
原本聯邦的常規戰艦已經全部退役。
畢竟幾十年前聯邦艦隊的規模連1億都不到,而現在已經超過3億,所以在換裝的過程中,那些戰艦自然是已經退役的一艘都不剩了。
但好歹也是八級文明戰艦,甚至還是能勉強碰一碰九級文明的那種。
所以,直接封存或銷毀,那就太浪費了。
為此,林宇和沐傾雪商量之後,直接就放開了聯邦內部不少限製,允許民間成立星際探索與殖民公司。
這是一種什麼類型的公司呢?
曾經,聯邦有很多星際探索公司,但殖民這一塊從來都是由聯邦艦隊來完成。
畢竟民間公司的探索飛船上,隻被允許安裝最基礎的自衛武器,且威力和數量都有嚴格管控。
自然沒法執行星際殖民的任務。
如今,聯邦艦隊的重點開始轉向核心區,而宇宙邊緣的開荒殖民與暗能噬星者的獵殺,又不能停下來。
因此,星際探索&殖民公司,便在聯邦的全新政策之下,開始盛行起來。
這一類公司需要經過嚴格的資質審查才能成立,並且在正式運作的過程中,雖然他們可以從聯邦艦隊采購退役戰艦,但每一支艦隊的軍事指揮官,都將由聯邦派遣軍官擔任。
並且,所有戰艦都會留有後門。
雖然看上去,好像是出人又出力,然後全都在幫聯邦打白工。
但實際上,聯邦給出的利益也足夠大。
每完成對一個星係的殖民與開發後,該公司都可以在未來至少一百年,至多三百年內,持續按一定比例獲得星係內的產出收益。
具體時間以及比例,需按照星係情況而定。
那麼,聯邦呢?
同樣也可以獲得巨大利益。
退役的近億艘戰艦,可以全部賣出去,為聯邦艦隊獲取大量資金用於新艦生產。
而大量聯邦中低層軍官,也可以輪流前往這些公司,以獲取艦隊指揮與實戰經驗。
最關鍵的是,這些艦隊除了指揮官是聯邦艦隊的人,需要負擔薪水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