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到自己因為太過沒用而被開車送到遠處,然後丟掉……像是棄犬一般。
夢到自己因為太沒用而不被允許回家,自己哭泣著錘著門、卻沒有任何回應。
夢到自己的喉嚨說不出來話,努力想要向人解釋、而對方的表情先是關心隨後變得厭煩。
……啊,是那個時候啊。
他無聲的自語著。
的確如此。
從那個時候開始,幼小的羅素就明白了……沒有人可以真正理解他人的立場,沒有人可以共鳴他人的心理。
這是理所當然的,因為沒有人可以“成為”其他人。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立的。
因此,人與人之間生糾紛與爭吵,誤解與矛盾是非常合理的。
若是普通人的話,或許會因此而變得成熟、懂事一些……
也或許會變得沒有那麼敏感、變得沒那麼容易被傷害。也有可能乾脆變得自卑、內向,不再和人交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無論那種可能都是合理的。
但羅素的與眾不同的就在這裡。
……他的反應實在太過激烈。
——如果理解不了他人的立場、如果體驗不到他人的想法,就想辦法去“成為”彆人。
有了相同的愛好、相似的思維模式、相近的水平之後,就能夠與任何人成為朋友了吧。
——如果自己的失敗太過痛苦,就去實現他人的願望吧。
隻實現他人的願望……勝利了同樣可以共享喜悅,失敗了也不會讓自己失望。
——如果自己太過無能的話。
那就不要做自己,而去成為他人。
從最開始,就不是被動的“討好型人格”。
而是比那更加詭異、更加異常的什麼東西。
學習他人的特長、體會他人的喜好、感受他人的悲喜、實現他人的願望。
然後,成為他人在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
被人們所喜愛是理所當然的。
被少數敏感的人恐懼、厭惡也是理所當然的。
……與其說是交朋友。
倒不如說是,為了取而代之。
學生時期,有著許多朋友的“領”一般都有固定的交友圈子。
而羅素就可以通過觀察、模仿、學習,很自然的打入其中。
但被羅素模仿的人,並不像是羅素進步的那麼快。
於是很快……
原本隻在圈子邊緣,但很快羅素就成為了圈子的中心。
再往後,
原本的中心就被疏遠成了邊緣。
因為那人的定位和羅素完全重複了——而性能上遠不如羅素。
會因為他的愛好、他的性格而聚集起來的圈子,自然而然就會被羅素所掠奪。甚至被掠奪了身份的人也不會憎恨羅素……
因為人怎麼會憎恨另一個自己呢?
他隻會憧憬——因為羅素正是他“理想中的自己”。
如同以欲念催動的魔鏡,每個人都能從中看到最適合自己的、“理想中”的朋友。
並非是表演,而是“成為”。
你喜歡和朋友討論什麼遊戲,我就去了解、學習;
你喜歡朋友擅長做菜,我就學習烹飪;
你喜歡朋友性格好,我的性格就柔軟溫和;
你喜歡朋友足夠開朗,我就變得主動而熱情……
隻要每件事都做到最好,就不可能變得“沒用”。
——因為在每條道路上,他都不可能是最後一名。
被羅素所模仿的那人,終將被他所越。
“羅素”或許不會是最優秀的,但他永遠都不會是最沒用的。
而追根溯源的話……
這樣的“羅素”,又誕生於誰的願望呢?
“……是我啊。”
羅素恍然。
——成為這樣的羅素,正是誕生於他自己的願望。
喜歡傾覆之塔請大家收藏:()傾覆之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