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素的三重計劃大獲成功。
……或者說,甚至有些過於成功了。
考慮到通神島那邊全島上下對合成人的濃重敵意,羅素還特地給這些孩子們墊了一下。
但不知道是因為羅素這一波炒作吸引來的流量太高了……還是說幸福島的居民們,相比較“合成人未來有可能奪走他們的工作”這一點,更在乎“臥槽這些孩子們也太可愛了吧”的現狀。
毫無疑問。
假如合成人沒有“涅盤”機製,他們就可以說是這個世界那種具有靈親的“人類”的上位種族。
那是完全的上位替代。
靈親化是為了對抗某種精神汙染,而用嬰兒大腦製成的合成人則會自然而然的獲得等同於“靈親”的另一種保護狀態。也就是說,首先世界的底層規則上來說是允許他們存在的。
而擁有能夠覺醒靈能的資質,就說明靈親的保護壁罩被打穿了一個洞、已經接觸到了那具體作用不明的心靈瘟疫。合成人覺醒靈能的概率,顯然低於人類——除了與羅素同為黃昏之卵的猴麵鷹之外,目前還沒有第二個合成人覺醒靈能。
並且,人類存在一種硬件層麵上的知能極限……那就是學習能力的極限。
人類社會的本質是分工,因此知識可以在各個領域幾乎無限的不斷細分。在應用層上,無論科技如何發展、都可以通過學習細分領域的知識來降低學習壓力,以此在有限時間內完成必須的學習條件。
但這僅僅隻是對“使用者”來說的。
“開拓者”與“創造者”卻麵臨著另外的困難——隨著積存的知識越來越多,學習完目前現存知識所需的時間與精力代價會越來越高。作為開拓者與創造者,他們不能通過無限細分的手段來隻學習一個細分領域內的知識,而是必須觸類旁通……可光是追上“目前最流行的研究成果”就已是竭儘全力了。想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需要的攀登時間也會不斷提升。
而隨著知識的“麵”不斷增長,同時活躍在最前段領域的研究團隊數量也會逐漸增加。
在每一個領域的最前段,都可能有數個最頂尖的研究團隊在進行研究。後來的研究者,首先要學習越來越困難、越來越複雜的尖端知識,然後才能勉強爬上這巨人的肩膀——最恐怖的地方在於,這巨人本身的體積還在飛快的增大。甚至增大的速度比後人攀登的速度更快。
但與此同時,人的壽命是有極限的。人類作為在社會中生存的角色,能夠用來學習的時間更是有限的。
因為哪怕是研究者,也必須為生活而考慮。他們不可能完全投入自己的生命,隻是為了追趕學界尖端水平。
正因如此,科技越是發展、尖端科技的發展速度就會越快、而後繼者就越發無力,於是就會形成一種學界斷層。
因為後繼學者們,想要通過數年的學習來追上開拓者就已是近乎不可能的事,而在那之前他們並不具有什麼“開創性”。他們的研究,很有可能隻是證明了前人已經證明過的東西。那麼,他們就很難獲得足夠高的收入。
與此同時,最尖端的學者們又在不斷進行極優秀的開發,甚至於直接斷層一個時代。那麼後繼者就隻能在前端學者開創的領域內進行學習創作……而當他們學習、掌握了之後,前麵的那些人卻又可以推出更新的平台技術……比如說某某引擎、某某環境、某某芯片。
於是後繼者們,又隻能連忙拋下已經被拋棄的舊技術,再去學習更新的技術……
至此為止,學者水平也會出現一種可怕的剪刀差——被尖端研究團隊填滿的領域越多,彎道超車的可能性越低、這種剪刀差也就越可怕。
所謂的“生化環材”的天坑,就來自於這樣的道理。在這些領域中,幾乎每個細分的領域都有多個優秀的研究團隊在努力,幾乎已經不剩下多少能讓新人出頭的方向;而雖然缺乏大量的後繼者與中端人才,可光是學習不斷推陳出新的尖端技術來追上尖端水平,就要花費近乎全部的精力以及極長的時間……那麼在這段時間裡,又靠什麼賺錢呢?
但是,合成人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出現任何新知識,都可以直接一鍵導入。他們的學習速度比人類快無數倍,哪怕自己的大腦暫時不夠用,也可以通過外接計算裝置來進行輔助運算。往小了說,可以直接插張顯卡、一張不用就插兩張;如果還不夠用也可以直接連超算。
這種“一鍵百倍提高智力”的東西,對人類來說已經屬於風靈月影修改器的逆天級彆,而對於合成人來說卻屬於種族天賦。而比起普通的人工智能來說,具有人類般的知性、創造力與審美能力的他們,又存在著“靈感”這種本質上是由無數錯誤的思維碎片拚接而成的、應該獨屬於人類的特長。
但這個世界,某種意義上來說也是公平的。
“涅盤”機製,就是世界對他們的懲罰。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個機製難以根除的原因,就在於它恐怕並不是一種疾病、一種bug……而是人類這種知能生物的“終極大限”。
合成人隻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可以得到人類一輩子的成長……不光是能學完全部的知識,並且知性也能隨之得到提升。那麼會不會,他們每隔一年左右就要進行一次的“涅盤”——其實就是“壽命已經用完了”呢?
一個人看完一本書,或許需要三天乃至於一周。而合成人在不外接計算中樞的情況下,看完一百本書並且完全理解則隻需要三個小時——並非隻是像其他機器那樣“背過”,而是真實的“看過”並且“學習完畢”甚至於會擁有自己的“感悟”。
也就是說,合成人其實本質上來說,是一種“記憶與技能可以完全保留並傳給後代”、並且“能夠自體繁殖”以及“壽命極短”新物種。正是因為他們太像是人類了,而普通人類所具有的“人格”無法在如此之久的生存維持自我——他們會漸漸失去“興趣”,並最終不自覺的落入到無止境的哲學研究的深淵中。
所謂的“涅盤”,其實就是大限已至、這條生命的所有潛力都已經被耗儘了。
也就是“活到頭了”,所以就“不想活了”。
因此,一個合成人其實可以通過無限次的“涅盤”來讓自己獲得物質意義上的“永生”。哪怕它其實已經是初代的幾十代、乃至於百代以上的後裔了。
精靈能夠長生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的靈魂已經被固化;他們的人格至此為止就不會再獲得明顯的進步、性格也不會再改變。就像是人的一生被無限拉長,原本的五十多年被拉長到了一千多年。就與合成人完全相反。
儘管他們還殘留一部分的學習能力與創造能力,但他們欲望的方向也被固化、因此不再具有無數多的可能性——五百年前的小提琴家精靈,如今依然是小提琴家。
哪怕小提琴在這個時代早就已經不再流行,他也無意去學習最新流行的電子樂器。
用畫家來比喻,就是精靈的創作水平會不斷提升……但他們的畫風不再會有什麼大變化了。畢加索如果轉化成了精靈,他就一輩子都不會畫出那標誌性的《亞威農的少女》、甚至連《土耳其裝束的夫人》都畫不出來。因為他的審美將會徹底固化,性格不會再改變、也無法再去接觸新的領域。
精靈轉化儀式就像是“快照”,永久的被定格在了他們成為精靈的那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