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一千個太陽,才能與其爭輝。
那是最為神聖的鬥爭。更是昂揚的、壓倒性的勝利。
儘管這交響曲中並沒有合唱,此刻卻仿佛能聽到人們的歡笑與在人群中奏響的凱歌。其中命運短暫的歸來、歇斯底裡的掙紮,也被宛如排山倒海般的氣勢瞬間壓倒、完全淹沒——那來自於人類求生的意誌、團結的力量、希望的光輝。是對命運“不僅於此”的渴求,是不惜點燃靈魂、迸發力量、戰勝命運的決心。
這一樂章的故事與之前不同。
它並不發生於過去,而是在未來。
並非是羅素對這些孩子們進行過什麼許諾。而是在他們見證了一切之後,自然而然誕生出了這種“相信羅素”的意誌。
【推薦下,野果閱讀追書真的好用,這裡下載.yeguoyuedu大家去快可以試試吧。】
儘管並非是人類,卻先所有人一步看到了人類的未來。
從這點來說,這些注定無法成為先驅的合成人,卻也終於在另一個領域中、成為了人類的先導。
“輝煌的勝利啊……”
羅素低聲喃喃著,緊繃著的身體慢慢放鬆。
交響樂已然結束了一陣子、而他的耳邊卻仿佛縈繞著那輝煌而明亮的凱歌。
——餘音繞梁。
自己真是沒選錯歌啊。
命運交響曲……也即貝多芬所創造的c小調第五交響曲,它曾被評為“隻要這世上還有音樂存在,它就會世世代代傳下去”壯麗傑作。
基本上任何與異世界進行文化交流的文抄流小說裡,它也都能稱得上是一張最高級彆的“底牌”。可以說,它是哪怕在“最後一幕”掏出來也不會有任何違和之處的王炸。
……但很可惜也很諷刺的是,它在這個時代卻真的失傳了。
這個世界,毫無疑問就是某個地球的“未來”。
理論上來說,通過考古的確是可以找到《命運交響曲》的曲譜。
然而它卻並非是薩爾交給羅素的。
而是由羅素親自寫出的。
羅素之所以將其冠以“薩爾”之名,一是因為薩爾已經犧牲了、無力反駁自己的謊言;二也是為了紀念薩爾,作為送給這位真正的“英雄”的最後禮物。
沒有人會記得,是“薩爾”救下了這數百萬的民眾。
但與其說,薩爾是抱著“犧牲自我”、“舍棄生命”的念頭,而綻放出了光輝……
倒不如說……那是一種鬆了一口氣、終於能夠閉上眼睛的釋然。
等待了許久許久……最開始或許在恐懼著,後來是在期待著。而在最後則已然變得木然。
命中注定的“最終時刻”終於到來,那反而是一種難得的解脫。
這一千多年的等待、一千多年的守護,精靈們也已經逼近了極限。
也就是在近些年中,才逐漸開始出現了舍棄“命運”的襲名精靈……想要直接完成自己的命運,拒絕“等待未來自己的命運所需之時”到來的卡瑪爾瑟;近乎破罐破摔,毫不畏懼的與所有人為敵的托瓦圖斯;命運為“執著”卻開始變通的阿米魯斯;追求著一生也無法見到的“星辰”之命運的尼緹巴斯;在見到“聖人”誕生之後,就已經做好了交班準備的薩爾……
縱使獲得了悠久的生命,但一千多年過去……那些初代襲名精靈也幾乎都開始已經衰老。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像是“托基法特”與“托瓦圖斯”這些襲名精靈,都已經傳承到了第二代。
而他們的精神也已經到了極限。
要是根據羅素現在的想法,最開始的時候,古代人所確定的那個計劃……或許從最開始就是錯的。
他們選擇了八十四人,來作為人類的先行者與守護者、作為文明重生的希望;又將最為優秀的人類保存起來,作為文明的標本——可他們卻沒有想過,這些精靈的本質、他們的精神內核,也終究隻是凡人。
是有生有死,有樂有悲的凡人。
他們就連生活在這顆星球上的這一千年的時光都無法完全承受……又如何能承受那在飛船航行之時,無休無止、無窮無儘的黑暗寂寞?
從這個角度來說,精靈與巨龍沒有第一時間就離開這顆星球,恐怕也不隻是優柔寡斷、試圖在不得不舍棄這顆星球之前,尋找到解決問題的答桉。
而是,他們其實自己心裡也明白……
這古代人所為他們製定的“最終計劃”,未必能有多少用。
他們自己就是計劃的執行者——他們騙不了自己的理性。
而這就是羅素,讓這些“合成人”奏響命運交響曲的原因。
襲名精靈皆被“命運”的鐐銬所束縛,淪為“未來”的奴隸。
他們所做的一切,都仿佛是為了“未來”。可他們的每一個選擇,卻又證明了他們仍舊貪戀著“現在”的可能性。
或許是人活的久了,就會變得瞻前顧後;
也或許是靈魂被凝固之後,就失去了那種點燃靈魂、舍棄一切時迸發的銳氣。
這首歌,是給那些民眾們所奏的……為了讓他們能夠有站起來反抗公司、反抗精靈的勇氣。
它同時也更是為了精靈、為那些從上個時代留存下來的襲名精靈而奏的。
也是為了讓他們能夠擁有反抗巨龍,對抗命運,打破天穹的勇氣。
——拋棄最後的奢望吧。
——舍卻這自欺欺人的幻夢吧。
以及……
“——打碎這鐐銬吧。”
羅素低聲喃喃著。
它也同樣,是奏給羅素自己的樂曲。
他的童底燃燒著的純白色火焰,一瞬間似乎變得更為猛烈了一些。
那心靈深處約束著他、讓他始終隻是凡人的……也是保護著他們不會沉入群體潛意識深處的“利維坦之牆”——
於此刻,終於完全打開。
喜歡傾覆之塔請大家收藏:()傾覆之塔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