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李奕的骨笛觸地時,磁力將毒鹽吸附成盾,反將屍群釘死在燒紅的鐵鍋上。
第三幕竹筧謀
殘存的竹筧架在晨霧中呻吟,慕容昭的銀刀削平竹節內壁。
她將磁石粉末混入桐油,沿新鋪的筧管傾注而下。
當鹵水流經改良竹管時,管壁竟析出晶瑩的硝石結晶。
這是製造火藥的珍稀原料,成漢王室壟斷巴蜀的命脈所在。
"斷龍!"冉閔的陌刀劈向山腰棧道,青岡木打造的輸鹵棧橋轟然崩塌。
慕容昭的藥囊飛出三隻嗅金鼠,它們沿著鹵渠奔竄,在鹽官衙門前自爆。
飛濺的毒鹵蝕穿匾額,露出底層埋藏的《鹽鐵論》竹簡。
這是李壽篡改聖賢書,為斂財法典的鐵證。
成漢騎兵衝鋒時,慕容昭點燃了竹筧陣。
改良後的管道遇火即爆,飛射的竹片如暴雨梨花,每片都嵌著磁石碎屑。
敵軍的鐵甲被磁力吸附,在爆炸中扭曲成血肉囚籠。
李奕的頭盔被竹片釘在鹽場旗杆上,潰爛的麵容正對燃燒的《鹽鐵論》竹簡。
第四幕血鹽約
最後的鹽井噴湧血鹵時,慕容昭將陣亡將士的骨灰撒入鹵池。
冉閔的戰刀攪動血水,刀刃卷起赤色鹽花,在朝陽下凝成"忠義"二字。
幸存的鹽工跪地痛哭,他們砸碎祖傳的鹽勺。
用勺柄在井台刻下新約:"漢魂入鹽,永鎮巴蜀。"
當第一筐血鹽運出夔門時,慕容昭在船頭焚燒《鹽鐵論》殘卷。
灰燼飄落處,長江泛起赤潮。
竟有銀魚躍出水麵吞食灰燼,魚腹中藏著士族走私的密信。
冉閔的令旗揮向西方,幸存的竹筧管突然奏響《薤露》。
悲音順著長江水傳遍巴山蜀水,每處鹽井都開始析出血色結晶。
暮色降臨時,慕容昭在井口種下耐鹵的赤鱗麥。
李奕的頭顱在旗杆上風乾成鹽雕,空洞的眼眶望著新生的麥苗。
而地底深處,未被焚毀的鎮魂釘仍在顫動,釘身上的密文逐漸被血鹽侵蝕。
最終化作一句模糊的讖語:"鹽可蝕鐵,民可覆鼎。"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