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西南方向的田埂竄起幽藍火焰,丈量用的準繩瞬間化作灰燼。
"是磷火!"她抓起一把焦土嗅聞,"骨粉混著硫磺,有人不想讓我們看見..."
話音戛然而止,因為她發現燃燒的灰燼在絹帛上恰好拚出"王"字。
當夜暴雨傾盆,慕容昭冒雨衝進泥濘的軍田。
銅製量天尺插入水窪的刹那,她摸到地底交錯的陶管。
那是王氏私建的暗渠,正在悄無聲息地改變地表紋路。
雨水衝刷出的溝壑,赫然是重新排布過的阡陌圖騰。
第三幕青鋒裁土
鑄鐵爐的火光,染紅了淮水。
慕容昭將收集的斷劍投入熔爐,銅汁在範模中流淌成狹長的青苗劍。
冉閔割破手掌將血抹在劍脊,古老篆文在火光中浮現:"劍鋒所向,皆為漢土。"
頒發鐵劵那日,三千流民跪在重新豎立的木鵲雕像前。
慕容昭注意到有個老農,始終緊攥著發黴的穗頭。
他腳邊的陶罐裡,二十年前的陳種正在發芽。
"將軍可知,這青苗劍缺了道魂?"老人突然開口。
冉閔解下佩劍擲入熔爐,火星迸濺成北鬥形狀。
老鐵匠突然跪地高呼:"這是前趙宮廷的百煉鋼紋!"
慕容昭用金針挑起一片浮渣,在放大水晶下看見微雕的蟠龍。
那本該隨著洛陽大火,湮滅的皇室印記。
當第一百把青苗劍淬火完成時,暴雨中的淮陽塬響起驚雷。
慕容昭看見新鑄的劍身上,雨水衝刷出的鏽跡竟勾勒出前朝田製圖。
而在圖紙邊緣,隱約可見"冉氏承天"四個被刻意抹去的銘文。
第四幕鐵甲生禾
解甲儀式選在春分日出,九百老兵跪在剛翻新的軍田前。
鎧甲放入熔爐的瞬間,慕容昭嗅到熟悉的血腥氣,那是廉台之戰特有的鐵鏽味。
突然有個獨臂士卒痛哭失聲,他的胸甲內襯掉出半截竹簡。
"建武三年,撫恤田三百畝..."慕容昭撫摸著竹簡上的刻痕,"但這些田畝從未登記在冊。"
她掀開士卒的衣領,頸後烙印的"丙七"編號讓她瞳孔驟縮,這是前趙處置戰俘的標記。
次日清晨,慕容昭帶著渾天儀來到界碑處。
當銅勺的影子指向參宿時,她挖出三具身裹前趙軍服的骸骨。
骸骨掌心的銅鑰匙,打開了王氏祠堂地窖裡的鐵箱,露出堆疊的冒名田契。
冉閔將最後一塊甲片投入熔爐時,鐵水突然凝成麥穗形狀。
慕容昭在沸騰的銅汁中看見浮起的玉玨,那是她當年在東晉皇宮見過的樣式。
風卷著灰燼掠過新耕的田壟,二十年的陰謀與八百畝謊言,終於在此刻塵埃落定。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