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幕旱魃謠
赤地千裡的敦煌郊野,龜裂的田壟間爬滿焦黑的符咒。
慕容昭的銀針刮取裂痕深處的粉末,舌尖的澀感讓她蹙眉。
“硝石混朱砂,遇水爆燃的旱魃粉。”老農顫抖著指向烽燧崖壁。
風化的岩畫正滲出褐紅液體,拚成“冉閔觸怒旱神”的西夏文。
“看沙影!”流民驚呼。
正午烈日下,慕容昭的身影投在焦土,竟扭曲成三目六臂的旱魃魔形。
她猛然掘開腳下浮沙,挖出嵌著磁石的青銅凹鏡。
正是扭曲光線的元凶,鏡背的帶齒銅錢與河西盟案證物同源。
子夜追凶,慕容昭循銅錢齒痕追蹤至黑水河床。
河心漩渦中升起包鐵木樁,樁頂懸掛的骷髏風鈴在月光下自鳴。
當骨鈴浸入藥液,鈴舌脫落露出微型《甘石星經》殘頁。
記載著“熒惑守心,大旱三載”的篡改記錄。
五更風起,慕容昭劈開木樁。
樁心鐵管內噴湧硫磺煙,煙霧在沙暴中凝成巨大旱魃幻象。
她將磁勺拋向幻影,鐵屑吸附出藏身沙丘的巫師。
那人腰間玉牌,刻著“琅琊王氏供奉”。
第二幕坎兒井
慕容昭的雷音鼓,在枯井邊震落沙塵。
當第十七聲鼓點回蕩,井壁突然剝落,露出漢代“井渠”銘文。
“聽甕!”她將陶甕沉入暗渠,甕口獸皮隨水流震動出《破陣樂》節律。
正是前朝戍卒,警示外敵的暗號。
“磁勺指北。”向導驚呼。慕容昭拋入井中的磁勺竟逆流漂動。
她割腕滴血入水,血絲被暗流拽向西北。追至暗渠交彙處,鐵閘攔路。
閘麵浮雕的戍卒眼眶內,磁石拚成的瞳孔隨水流轉動。
“屍為鑰。”她剖開閘邊溺屍,從胃囊取出青銅鑰匙。
閘門開啟刹那,鏽蝕的弩機陣列森然出現,機括纏著未腐的腸衣引線。
慕容昭以金針挑斷引線時,箭槽內跌出竹簡。
墨跡記載著“元狩四年,藏弩三千禦匈奴”。
朔月驗弩,慕容昭轉動閘盤。當二十八宿位對準,渠水分流裸出地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