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打就想著敗?依我看,就是你們這些人顧慮太多!打仗哪有不死人的?”
“隻要衝得快,殺得狠,鮮卑人一樣是,兩肩膀扛一個腦袋,砍了就死!”
帳內爭論頓起,鷹派主張,立即揮師北上。
鴿派則希望更加謹慎,甚至建議,再等待更好的時機。
謝安靜靜地,聽著雙方的爭論,並不急於表態,他要的就是這種效果。
讓將領們,充分表達意見,同時也看清,不同人的心思和立場。
第三幕:安定音
待爭論稍歇,所有目光,再次集中到謝安身上。
謝安緩緩起身,走到輿圖前,目光掃過眾將。
“牢之勇猛,高衡銳氣,可嘉。參軍之憂,亦非無的放矢,乃老成謀國之言。”
他先肯定了雙方,緩和了氣氛。隨即他的聲音,變得清晰而有力,一錘定音。
“然,戰機稍縱即逝,不容猶豫。北伐青兗之策,既定不移!”
“然,亦不可驕狂冒進。故此戰,需遵循三則。”
“一曰‘快’,兵貴神速,一擊必中,絕不糾纏。”
“二曰‘狠’,攻堅破壘,不留餘地,震懾敵膽。”
“三曰‘穩’,每得一地,即刻鞏固,步步為營,勿貪勿冒。”
他具體部署:“以謝玄為北伐大都督,總督各軍。”
“劉牢之為前軍先鋒,率精兵五千,三日內渡淮,直取彭城,打響北伐第一仗!”
“高衡為左軍指揮,沿沂水北上,策應主力,掃蕩琅琊郡胡兵。”
“中軍由謝玄親率,跟進策應,主攻廩丘、廣固。”
“後軍及糧草輜重,務必保障,水路暢通,萬無一失。”
部署完畢,他看向眾人,目光深邃“此戰,關乎國運,亦關乎諸位前程。”
“謝某在此承諾,凡立功者,必不吝封賞!田宅、爵位、錢財,朝廷皆可滿足!”
“然,若有畏敵不前、貽誤軍機者,軍法無情!”
恩威並施,賞罰分明,眾將凜然,齊聲應諾:“謹遵丞相號令!北伐必勝!”
第四幕:暗流湧
軍議散去,眾將各自滿懷心思地離去準備。密室中,隻剩下謝安與謝玄叔侄二人。
表麵的激昂之下,深層次的隱憂,並未消除。
“叔父,朝中反對之聲,尤其是王、虞等家,若在後方掣肘……”謝玄低聲道。
“無妨。”謝安淡然一笑,“謝子言那裡,已有‘禮物’準備妥當。”
“他們此刻,自顧不暇,不敢妄動。即便有雜音,陛下也會‘體諒’將士艱辛的。”
他提及那個,被藥傀控製的司馬曜,語氣中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譏諷。
“那……荊州桓衝處?”謝玄最擔心的還是這個,實力強大的鄰居。
“桓衝……”謝安沉吟道,“他此刻,正被慕容紹,攪得焦頭爛額,無力他顧。”
“我已去信,表奏其麾下,數將之功。”
“並允諾,北伐所得青兗賦稅,可分潤荊州一部,以示同盟之意。”
“他雖未必儘信,但至少,可暫保中立。”
一切似乎都已算計周全,但謝安眼中,仍有一絲難以察覺的陰影。
他走到窗邊,望著北方陰沉的天空,忽然問了一個,似乎不相乾的問題。
“玄兒,你說,若是冉閔……若是他竟能創造奇跡……”
“從鄴城圍困中脫身,甚至……重創了慕容恪,我等又當如何?”
謝玄一愣,隨即失笑:“叔父說笑了……”
“鄴城被圍得,鐵桶一般,冉閔已是必死之局,豈有生機?”
“萬一呢?”謝安追問,眼神認真。
謝玄收斂笑容,沉思片刻,目光逐漸變得銳利。
“若真有萬一……則慕容恪元氣大傷,河北必亂。”
“屆時,我軍北伐目標,便不應僅是青兗!”
他的手指,猛地砸向輿圖上的河北大地。
“當疾馳渡河,直取鄴城,收編冉閔殘部,儘占河北之地!”
謝安看著侄兒眼中,燃燒的野心,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隻是拍了拍他的肩膀。
“很好,心存大誌,方能成就大業。但眼下,先打好青兗這一仗。”
“去吧,讓我北府兵旗,飄揚在黃河之南!”
謝玄躬身領命,大步離去,甲葉鏗鏘,鬥誌昂揚。
密室中,謝安獨自一人,目光再次落回輿圖。
他的手指,輕輕拂過鄴城的位置,眼神複雜難明。
廣陵議北伐,定下的雖是,劍指青兗之策。
但在這位,江左宰相的心中,棋局的變化,永遠留有餘地。
北府兵這柄利劍,最終將斬向何方,或許還要看北方那場,慘烈大戰的最終結局。
暗流依舊在湧動,北伐的號角即將吹響,但它的最終旋律,尚未完全譜就。
(本章完)
喜歡漢障不臣土請大家收藏:()漢障不臣土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