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窩囊,令人憤懣。”
朱元璋搖頭歎息,言辭中透出一種遺憾。朱標輕笑道:
“扶蘇仁孝,雖然知道那封詔書或有造假,卻也不敢違抗始皇之命。”
“父親覺得,扶蘇有些過於……愚孝了。”
“常言道,若該斷時就得果斷。”
“如果扶蘇能夠作出不同的抉擇,或許大秦的命運也會因此改變。”
朱標雖年輕,卻已穩坐太子之位,話語中透著一種超然的自信。
朱元璋沒有反駁,隻是微微一笑。
兒子若敢造反,倒也是常事,畢竟早晚他都要繼位。
倒不如早些讓他展露鋒芒。
……
回到大秦,朝堂內一片寂靜,群臣屏氣凝神。
李斯與趙高二人跪倒在地,身軀如篩糠般顫抖。
始皇帝那雙威嚴的眼睛在二人身上看來看去。
篡改遺詔,賜死扶蘇——
這筆罪責,實在沉重!!
始皇沒有發出一聲怒斥,但在場所有人都能感受到那股滔天的怒氣。
就在始皇帝準備處理二人時,天幕再次傳出了聲音與視頻。
眾人紛紛望向天幕,驚愕地看到,公子扶蘇的身影緩緩浮現出來。
他此刻正坐在上郡的軍營,目光遠眺,仿佛在凝視著鹹陽的方向。
天幕中的旁白聲音溫和卻清晰。
【我是扶蘇,是秦始皇嬴政的嫡長子,是大秦的繼承人。】
【因為反對焚書坑儒的行為,我與父皇發生了衝突,被發配至上郡監軍。】
【儘管如此,我仍然堅信父皇所做的事並非全對,術士言之不可信,百姓之罪不應處死。】
【大秦初立,六國餘孽未除,百姓尚未歸心。】
【帝國應當以仁愛之治來引領天下!】
短短幾句話,透過天幕傳遞出了扶蘇此刻的處境與心境。
秦始皇和大殿中的群臣目瞪口呆,顯然不明白為何扶蘇此刻出現在天幕上。
難道剛才死去的扶蘇,還能再現身影?
儘管大家心中疑惑重重。
但也隱約感知到,這位扶蘇似乎與先前的那位,完全不同。
始皇目不轉睛地盯著天幕中的扶蘇,臉上浮現出一絲難以捉摸的表情。
“嗯?”
隨著旁白的聲音響起,始皇的表情逐漸變得柔和,甚至帶著一抹微笑。
如果扶蘇真能說出這些話,那麼說明他在上郡的磨礪並沒有白費。
他如今已經明白,想要成為大秦的二帝,絕不能僅憑仁慈。
王朝的建立階段,第二位皇帝的治國理念本應以“仁”為核心——
需先穩定民心,化解六國餘孽的陰霾,最終將天下百姓歸順。
然而,“仁政”並非等同於“仁慈”。
沒有果敢與決斷的手段,如何能夠穩固江山?
如何能夠製約那些狡猾的文臣,勇猛的武將?
沒有強硬的手段,怎能維持權力?
始皇派扶蘇去上郡,正是為了錘煉他,磨礪他從仁至果決的過渡。
天幕中的扶蘇,已然給始皇帶來了滿意的信號。
他不再隻是個單純仁愛的太子,而是一位能夠麵對現實,冷靜抉擇的潛力繼承人。
……
上郡。
扶蘇目睹了自己悲劇的結局,心中難免一片黯然。
當天幕再度顯現,他不禁抬頭,目光定格在其中的那個自己身影上。
這真的是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