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朱元璋和朱棣兩人身處唐之後——
對這段曆史再熟不過,連具體過程都了然於胸。
不過他們並未開口評論,隻靜靜觀望。
……
天幕畫麵轉動。
在李承乾誠懇提問下,侯君集繼續道出更多玄武門之事。
“那是六月初三,咱們不過八百人,如何擋住宮中數千人馬,全憑房公計謀。”
“策略之一,便是先挾持太上皇!”
當初密議中,房玄齡建議,必須迅速進入皇城,才可將京中軍力與齊王兵分割開來。
關鍵之處,便在李建成與李元吉動身前,控製住太上皇李淵!
如此,便能製止內衛妄動。
李承乾不禁稱道:
“動一發而製全局,妙策!”
杜如晦則自知李世民的心思。
要知太上皇心意已定,不會立他為儲君,唯有先發製人,方可保命奪位!
“貞觀肇始,實賴房玄齡和杜如晦的智慧。”
侯君集雖為武將,對房玄齡與杜如晦兩位文士亦是由衷敬佩。
李承乾與侯君集暢談甚歡。
忽而,他問出一句頗為敏感之語:
“侯將軍,傳言那日,父皇親手弓弦射殺我大伯?”
侯君集憶起當日晨曦中那驚心一幕。
“沒錯,陛下弓法無雙,死於其箭下者數以千計,隱太子亦不過其中一人。”
李承乾聞言點頭:
“關鍵時刻,豈能手軟!”
“若有人圖謀本太子性命,我亦不會留情!”
侯君集目光凝重:
“難不成有人對殿下起了殺心?”
李承乾低聲回道:
“自然是魏王!”
侯君集皺眉愈深。
“陛下偏愛魏王,朝中早有風言風語,可這並不代表……”
李承乾搖頭否定。
“若非欲立魏王,何來此偏?!”
“魏王若被冊為太子,我必被罷黜,若我反抗,定有流血的災禍!”
“若侯將軍願助我,又有何懼?”
隨即,李承乾拋出誘餌。
“將軍在朝所居之位,與功勳實不相配。”
“我若即皇位,當封將軍為三公之太尉,享無上榮耀!”
侯君集眯眼凝視李承乾,心中頗多思緒起伏。
“太子殿下此語,意欲何為?”
李承乾笑道:
“即位,便是登基稱帝。”
侯君集立刻神色肅然:
“當今天子尚在,殿下何談登基?”
李承乾望向他,眼神沉穩如水。
“那便請父皇為太上皇,仿我祖父舊例。”
此言一出,侯君集卻是啞然失笑。
看來太子殿下尚不知陛下的可怕之處。
可我們這些人卻明白得很啊!
你以為那“天策上將”的封號,是靠太上皇賞賜得來的嗎?
你真的清楚,你將麵對的,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李承乾見他笑,眉宇之間多了幾分自信。
“太子登基,理所當然,誰敢反對?”
侯君集卻搖頭,含笑說道:
“殿下雖尊貴,卻還是很稚嫩。”
李承乾卻滿麵自信。
“侯將軍放心,我已和叔父漢王聯手。”
“他將為我鼎力相助!”
此話一出,侯君集神情頓變:
“你這是想造反不成?!”
李承乾輕笑一聲:
“造反?我這是正名而起!”
“太子承嗣大統,理所應當,何來造反之說?”
侯君集沉默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