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
“李承乾這脾氣,朕倒是頗為中意。”
漢武帝瞟著天幕,哈哈笑出聲來。
儘管李世民被李承乾懟得話也說不出來。
但劉徹卻對李承乾那股不屈之氣尤為讚賞!
果決淩厲,性格如刀!
如此,方為儲君之資!
“據兒,你在這方麵,需得向李承乾看齊。”
他指著天幕教導道。
隨即,又似乎想到李世民被懟得無語的模樣。
立馬轉口:“但子待父,還需守禮,忤逆之言切忌再犯。”
“以後你可不準這般放肆。”
武帝稍稍設身處地一想,便覺得內息翻湧難平。
實在太頂!
絕不能讓劉據也走上這條路!
此時。
劉徹見秦始皇已表態安撫李世民,自己也跟著發出一則彈幕。
漢武帝:
【世民公務纏身,對子疏忽,實屬常情。】
【此子果烈,朕心甚喜。】
【倘若世民能借此反省父子之道,重修情誼——】
【日後大唐或將因這儲君而愈發光輝,傳世千秋,可成美談一章!】
大明。
原本偷樂的老朱,也頓住笑意,發彈幕為李世民撐場。
【太宗切勿過分悲傷。】
【吾亦知此種苦楚,倘若將來吾子犯錯,數十載苦心栽培瞬間崩毀,更牽動國本,焉能不痛?】
【幸好尚有轉機,父與子之間,本無鴻溝難跨。】
見李世民在畫麵中頻頻破防,老朱不由暗歎。
世間變化實在令人咂舌。
史書中那位所向披靡、開創盛治的唐太宗李世民,竟會被親子逼得幾近暈厥。
真有趣!
這天幕,越來越有意思。
“不知下一位儲君將是何人……”
“唐宗之後,大約輪到宋室吧。”
“不過我記得,宋祖趙匡胤貌似並未立太子,帝位最後落到了胞弟趙光義手中。”
“………”
老朱心中暗自猜測,不知道下一段視頻誰還會是千古冤種?
天幕似乎是按各朝代先後順序依次播出。
繼秦、漢、唐之後,不正是大宋麼?
再往下,才輪到我朱家天下。
“這一代傳位於標兒,肯定是穩妥妥的,不會出什麼簍子。”
“可後頭那幾輩子孫,恐怕在儲君這檔子事上,難保不會出點妖風邪氣。”
朱元璋心中暗自琢磨。
……
永樂時期。
朱棣輕撫胡須,心裡盤算自家的事。
這一點,他倒不至於步唐太宗的後塵。
目前身子骨尚可,那仨小子一時半會還不敢翻天。
但等他百年之後,情況就很難說了。
若想杜絕第二場靖難,他必須提前布下退路。
“儲君的位置,不可隨意動搖。”
“況且高熾在朝中威望頗高,百官皆推戴。”
朱棣默默在心裡念著。
他沒張口去安慰李世民。
因為朱棣自己也沒想好該怎麼對老朱表態。
他可不能學那李承乾,一通火力輸出把親爹整不會了吧?
“父皇,不是我想坐那把龍椅。”
“實在是太子哥他不讓我活路啊!”
“………”
朱棣忍不住一聲長歎。
他是真沒種那樣回嘴老朱。
朱棣對李承乾的敬意,是一天比一天多。
敗得徹底,卻仍有膽量在太極殿內頂撞父皇、質疑天子!
若不是心誌剛強,怎能走到這一步?
是個血性男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