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這一段天幕視頻播放完後,各朝代的帝王們紛紛麵露異色,眼中光芒閃動。
在之前的彈幕交流中,他們早已聽說朱元璋極為器重此子。
也知朱標才華不凡,太子之位根基穩固。
但直至此刻,才深刻意識到朱標不僅僅是穩——
這哪裡還是太子?
分明是大明真正的第二任皇帝!
他的手腕和格局,令帝王們側目!
既能施仁政,又不失鐵血果斷。
從他經手三案的過程就可見一斑。
朱標自幼研讀儒學,春風化雨的理念早已銘心刻骨。
但他並未拘泥於教條,而是將經義化作治世之術。
該溫和時,則潤物無聲;
該動雷霆時,也可手起風雷!
……
大秦!
“好太子!真儲君!”
始皇不禁脫口而出,語氣中儘是讚歎。
他目光轉向扶蘇,語調略顯深沉:
“扶蘇,你通讀諸子百家,可曾從這朱標身上學到些什麼?”
大秦興於六國之上,當時尚未受漢武帝獨尊儒術的影響,各家學說並立爭鳴。
扶蘇不僅熟讀儒學,亦研習法家理法。
但從其言行舉止中,顯然儒家影響更深。
此時此刻,始皇內心竟有一絲羨慕朱元璋之意。
明太祖育有此子,實屬帝王之幸啊!
博學多才而不為書本所縛,能仁能威!
治國之道,本該兼具恩威並施!
這也是始皇苦心希望扶蘇明悟的道理。
因此才將其派往上郡,置於蒙恬麾下磨礪!
唯有仁政而無威嚴,是無法治理好泱泱大秦的!
扶蘇沉吟片刻,方鄭重回道:
“父皇。”
“兒臣認為,對待百姓,應以仁政安撫,讓他們能休養生息,樂業安居。”
“對待禍國害民之徒,則須雷霆萬鈞,絕不可心慈手軟!”
“昔日兒臣曾疑慮父皇坑殺方士手段過重,今日再看,父皇之意恐不止表麵。”
“那些妖言惑眾之輩,確實該誅!”
“而父皇之舉,或也是欲藉此肅清歪理邪說,整頓思想之綱!”
“我大秦一統,不止疆域所至,更應心誌一統、理念同歸!”
“唯有如此,方能基業千載不朽,萬世流傳!”
扶蘇並非愚鈍之人。
被貶至上郡之後,他開始深刻反省自身的得失。
從前他一直不明白,父皇為何執意要屠戮那群方術之士。
不過是巧立名目騙些金銀,胡言亂語傳些流言罷了。
可如今再回頭細思,
父皇痛下殺手,絕非僅僅是為了肅清謠言那麼簡單。
更深層的意圖,是在敲打那些自視清高的士林之流。
在諸侯混戰的年代,百家爭鳴自然有其存在的土壤,各種思想可以並存——
可如今大秦一統,異端思想流派,隻會破壞初立的政權根基。
“哈哈哈,甚好!甚好!”
嬴政聽到扶蘇的領悟,忍不住仰天大笑。
“看來你這一趟上郡之行,確實有所得,朕心安矣。”
當聽見兒子終於明白自己的苦心,始皇那冰冷的心境,忽然生出幾分慰藉。
寡人所求的江山,並非隻是疆域遼闊!
是人心歸一,是思想歸整!
是萬民所向,舉國同聲!!
若不能達此般境遇,土地再廣,又有何意義?
若得此成就,六國殘黨,也不過是井底之鱉!
……
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