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時期!
朱棣臉色鐵青,怒火中燒,猛然一掌拍在龍案之上。
“靖康奇恥大辱!”
“此仇,不可不報!”
“打,一定要打!”
隨著聖意一出,滿堂皆震。
金豆子和狂妄居士不約而同地站出來響應。
“父皇所言極是!”
“如此奇恥,必須討還回來!”
“打!”
“先踏平瓦剌,再蕩平阿魯台!”
……
朱棣本就是個天生的戰將,征戰無數,血戰沙場是他此生的狂熱。
連他的兒子漢王,也是常年在戰陣之中摸爬滾打,對戰爭同樣有著近乎執著的熱忱。
一個堂堂天朝之主,怎能容忍異族如此羞辱大宋先祖?
此仇,焉能不報?!
朱高熾兩手藏在袖中,淡然地望著父皇和兩位弟弟情緒激昂的模樣。
朱棣這些年連番北伐,消耗巨大,大明早已財力枯竭。
作為掌握戶部的太子朱高熾,他比誰都清楚當下財政的窘迫。
根本打不起了。
“你給我聽清楚!”
朱棣轉頭怒視朱高熾,眼中怒火如炬。
“我這次是為宋室洗雪恥辱,是為漢人爭一口氣!”
“靖康之辱,你能咽得下這口氣?!”
金豆子和狂妄居士紛紛轉頭,附和道:
“老大,你總不能不懂這點道理吧?”
“大明傳承中國正統,本就該替先朝報仇雪恨!”
“………”
麵對父皇與兩位弟弟的滔滔言辭,朱高熾隻能說道:
“沒錢!”
什麼替祖先討回公道?
什麼為中原複仇?
歸根結底,還不就是找個理由打仗罷了。
“我記得上次父皇揮師北征,打著的是為漢高祖雪‘白登山之圍’的旗號吧?”
朱高熾語氣輕鬆地笑著說。
古來兵事講究“師出有名”。
若是無名而戰,便是亂臣賊子之舉。
就連漢朝征戰前,也要先讓一名使者“白送人頭”,象征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誠意。
朱棣數次出征,也都翻遍史書,東拚西湊——
才找到“白登山”這樣可以拿出來說的理由。
你敢動我漢祖?
那朱棣便要替他報仇雪恨!
可這由頭也不能一用再用。
今日看到天幕之上的畫麵,朱棣靈機一動:
嘖!!
這不是新借口送上門來了嗎?!
聽完朱高熾的質疑,朱棣雖然一時語塞,但依舊強撐著說道:
“你就說,仗到底打還是不打!”
“你自己看看那天幕!”
“靖康之恥,能忍?!”
朱高熾目光移向天幕,心頭微震。
那靖康年間的屈辱畫麵,確實令人血脈僨張。
但……
他沉思片刻,看向朱棣,目光清澈如水。
“父皇,這旗號已經過時了。”
“金人……早在多年前就被滅族了。”
“如今再以此為由出兵攻打瓦剌和阿魯台,未免牽強……”
朱棣聞言沉默良久,摸了摸下巴上的胡須,轉過身去。
金人沒了,我還能不知道?
可我就是想打仗啊!
你說說,金人是不是從北邊來的?
……
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