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後世的世道人心,豈是我們現在能預判的?”
“但以父皇驅逐胡虜、重建中國之功,稱號怎會遜色?”
朱元璋聞言大笑幾聲,頷首表示讚同:
“正是如此!”
“雖說私下取皇帝的綽號在當代是要掉腦袋的事兒。”
“可後世之人敢這般稱呼,也能說明他們對這些帝王的喜惡態度。”
“咱的外號,定不會差!”
在古代,百姓豈敢輕易妄議君王,哪怕隻是口頭的調侃,也是大罪。
但千百年之後的網民,卻能隨心所欲地為曆代帝王冠以各式各樣的昵稱與外號。
這不僅是一種態度,更是一種曆史的“再評價”。
因此,老朱等人對自己未來在後人口中的名號,頗為在意。
……
永樂時期!
朱棣暫時放下與太子朱高熾的“拉扯”,目光再次投向天幕。
“給朕起外號?”
他心頭浮起一絲不安。
雖口口聲聲說自己是“順位繼承”,可這江山到底是怎麼來的,他最清楚不過。
也正因如此,他才格外勤政,東征西討、修《永樂大典》、疏浚運河,無一不是在證明自己配得上這皇位。
但天幕會不會揭露他的老底,從這段曆史裡找出“反骨”標簽?
朱棣想到這裡,麵色頓時凝重起來。
【漢高祖劉邦——!】
【外號:劉老三。】
【劉邦家中兄弟排行第三,後世網友便據此起了這樣一個名號。】
“哈哈,劉老三——”
“朕還以為後人會給朕封個‘老劉頭’那種外號呢。”
……
漢高祖時期!
看到天幕上的內容,劉邦哈哈大笑,毫無不悅之意。
他對這個稱號毫不在意,甚至覺得頗有幾分親切。
畢竟當年在家確實就是老三,彆人要這麼叫,他也無話可說。
更何況,他的本名原叫劉季,改名劉邦隻是後來做事需要。
【漢景帝,劉啟——!】
【外號:大漢棋聖。】
【當年,吳王之子劉賢入京,與太子劉啟下了一盤棋。】
【起初,眾人還以為隻是閒暇時的娛樂較量……】
【但局勢漸入白熱化,劉啟逐漸被逼入死地。】
【而那劉賢仗著出身王室,說話越發放肆,嘲笑太子的棋力不堪一擊。】
【正當棋局陷入困境之時,劉啟怒火中燒。】
【而恰恰此時,腦海裡好似有魔音低語:“你沒子可下,但你還有棋盤!”】
【於是,情緒爆發的他抓起厚重棋盤,狠狠砸在了劉賢頭上,後者當場斃命。】
【劉賢,當場身亡。】
【此事傳入後世,網友紛紛調侃:“下棋不戴頭盔純屬自負”。】
【因此,劉啟被冠以“大漢棋聖”之稱。】
始皇看到這裡,表情先是一怔,緊接著忍不住放聲大笑。
“哈哈哈哈,這劉家人,還真是心眼小!”
“下不過人家就動手,這也太沒風度了!”
他抓住這個調侃劉家皇帝的機會,自然不會輕易放過。
“就這脾氣,還當得了好皇帝?”
扶蘇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
“棋下輸了,竟然直接砸人……還把人砸死了?”
他一臉古怪地笑了笑:“這‘棋聖’的名頭,聽著可真不是什麼誇獎。”
……
漢高祖時期!
劉邦無奈地搖頭歎息。
“你下不過人家,最多翻個盤嘛!”
“又不是生死決鬥,下棋而已,輸了認就完事了。”
“非要動手,搞得現在被人說成暴力棋手,值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