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天起,給我老老實實把身子養好。”
“那一身肥膘,必須得減下來!”
朱高熾勉強笑了笑,苦澀點頭。
是啊,他能順利登基固然是幸事,但隻當十個月的皇帝,那背後要麵對的,是接踵而來的危機。
他突然有些擔憂。
萬一自己真的早早離世,留下孤兒寡母,又該如何穩住皇位?
那些躍躍欲試的叔叔們,真的會安分守己?
朱棣此刻的告誡,看似嚴厲,其實是發自肺腑的關切。
……
洪武時期!
朱元璋看著天幕中朱高熾的名字,臉上露出少有的欣慰之色。
“高熾這孩子,咱打小就喜歡!”
“這孩子心細、能察民苦,是塊好料!”
在燕王朱棣的三個兒子裡,朱棣私下最偏愛老二,覺得那小子最像他當年的模樣。
可朱元璋更欣賞的是老大朱高熾。
那年幾位皇孫奉命檢閱軍隊,其他人都按時歸來,唯獨朱高熾回來最晚。
朱元璋原本還以為他耍滑,誰知他卻認真回答:
“今早天冷,我讓將士們吃完早飯再出操,免得凍傷。”
老朱一聽,頓時對他另眼相看。
後來他又故意考校朱高熾的政務能力,結果更是滿意得很。
朱高熾翻閱奏章,準確挑出了關乎軍民生計的大事,卻有意忽略了那些微小的文書錯誤。
朱元璋便問他緣由,他卻答道:
“小錯不礙事,不值得上報皇祖。”
這一番話,聽得老朱心中一震。
“仁厚之性,自幼顯現!”
這時,朱標也在一旁開口笑道:
“父皇當年就說,高熾厚道聰慧,才學出眾,如今看來確實名副其實。”
看到弟弟的兒子這麼爭氣,朱標也由衷高興。
無論朱棣是怎麼得到這皇位的,終究是一家人!
而朱高熾,是他從小看著長大的!
“是啊,高熾是個好孩子。”
“隻可惜命太短了,當皇帝才十個月。”
“唉……”
朱元璋長歎一聲,目光落在天幕上,神情感慨萬分。
“仁宗啊……”
“看來這大明前三代的君主,都還算是有幾分本事。”
“比起那積弱不振的宋朝,的確強出不少。”
嬴政微微頷首,目光深邃。
若不算上那位被架空的建文帝,大明的前三位皇帝——
從布衣天子朱元璋、發動靖難的朱棣,再到仁慈寬厚的朱高熾,竟個個可圈可點。
朱元璋出身寒微,卻能開國立基,實屬“草根帝王”中的巔峰;
朱棣雖以兵起兵,逆勢奪位,但治國有道,非昏君可比;
至於朱高熾,光是“仁宗”這一廟號,便道儘其心懷百姓之誌。
“怪不得,大明末代君主崇禎,會選擇吊死煤山。”
“朱家這股骨氣,真不是尋常人家能比。”
“亡國也不苟活,寧為玉碎,這才是血性。”
扶蘇也在一旁點頭,眼中露出敬意。
相比之下,那大宋的天子們,實在不爭氣。
雖說曆史中不乏賢君,但從天幕中展現的內容來看,大宋整體水準實在令人失望。
尤其是遇敵即退、每逢兵臨城下便想著逃跑,簡直讓人搖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