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好記住你說的話。”
朱元璋掃了他一眼,冷冷哼了一聲。
至於朱瞻基殺漢王這事,老朱倒不覺得過分。
理由很簡單——朱高煦自找的。
朱瞻基對這個叔叔已經仁至義儘,能不殺就是天大的恩典了。
要說唯一的問題,就是那手法太過了。
你要殺就殺,乾嘛還做成一道菜?!
不過從這個角度來看,
也能明白朱瞻基當時被氣得有多狠。
……
永樂時期!
禦書房內的氣氛,驟然凝滯。
朱棣麵無表情,雙眸犀利地盯著懸掛的天幕,
看不出是怒是哀,神情平靜中卻壓抑著不容置喙的威壓。
而站在他身邊的皇太孫朱瞻基,此刻連呼吸都小心翼翼——
不敢發出一絲動靜。
他看著天幕上的視頻,汗水像決堤的洪流一般,從額頭滑落。
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悚然——
他……竟然親手將二叔處決了?
可他記得太清楚了,靖難之後,祖父對他和幾位叔伯反複叮囑,
朱家從今往後,不得再動自家人的血!
誰要是破了規矩,遲早不得善終!
這不是空穴來風,而是朱棣心頭揮不去的懺悔。
當年奪了朱允炆的帝位,那是他一生中無法抹去的疤——
因此才立下這條祖訓!
這條祖訓就是希望後人不再重蹈骨肉相殘的覆轍。
如今,自己卻親手破了這個誓言。
殺了二叔,哪怕再多理由,也無法洗脫祖訓被毀的事實。
朱瞻基閉上眼睛,他太了解祖父的性格了。
自己,恐怕要麵對雷霆之怒了……
而另一邊,金豆子麵色凝滯,盯著天幕的目光仿佛穿越時空。
他早就清楚,自己這脾氣,這性子,哪是能安分守己的料?
皇位落入大侄子手中,他謀反,其實也在情理之中。
要是老大朱高熾能多活幾年,說不定自己也能壓住那顆躁動的心。
可偏偏,老大隻坐了十個月龍椅便撒手西去。
這對他來說,無異於天降良機!
身為朱棣之子,他怎會不想效仿父親,再演一場靖難翻盤?
從古至今,史書說到底不就四個字——爭權奪位。
所以,當看到自己揭竿而起,金豆子並不感到詫異,
但令他震驚的是——這場“複刻靖難”,竟然如此滑稽可笑!
當年父親朱棣起於北平,兵發南下,
以區區一地之力抗衡整個明廷,八百鐵騎打到數萬勁旅,一步步踏破封鎖線,
拚出血路,終入南京,登頂皇座!
那才叫驚天動地,字字寫進史書,句句豪情萬丈。
而自己的起兵,簡直像個小孩玩打仗!
兵馬還未成型,軍心還未穩固——
皇帝朱瞻基竟親率禦駕親征!
更荒唐的是,手下人居然當場倒戈……
士卒紛紛投降,自己一夜之間成了孤家寡人,連禦林軍都不跟他走了,他還能翻什麼浪?
堂堂漢王,最終竟被迫束手就擒。
金豆子內心震動得說不出話來。
這是什麼離譜的劇情?!老子這邊正準備謀反大業——
你皇帝一個禦駕南下,就把我全軍士氣給打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