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謙此人,才華橫溢,堪稱國之棟梁。而朱棣雖早已識得此人之能,卻也清楚,自己已至風燭殘年之際。
在他執政期間,於謙恐怕難以儘展所長。
但將此人留給後代子孫,卻必定是大明長久昌盛的重要保障。
像於謙這般人物,實屬國家瑰寶,足可為大明再添三十年太平盛世!
當大明陷入國運衰微、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於謙毅然挺身而出。
他不顧朝中反對,堅持不遷都,扶立新君,親自部署京城防禦之戰。
正因如此,才避免了大明陷入萬劫不複的深淵。
此人之膽略,令人欽佩!
太子朱高熾凝望著天幕,眼神中帶著幾分動容。
當年於謙初露鋒芒的狂傲態度,他可沒少目睹。
這位青年才俊,高中狀元之時,竟敢在禦前直言犯上,言辭犀利,毫不避諱。
朱高熾一向看重於謙,心中早有定論:此人將來,必定是朝中棟梁!
如今看來,一切都印證了他的眼光。
國家危局之際,於謙挺身逆行,扭轉乾坤。
沙盤前,朱瞻基神情專注地看著天幕。
彼時祖父朱棣親自批閱於謙所呈的治安疏,他就在一旁侍立。
朱棣看完之後喜不自禁,神色激動。
他不止一次囑托朱瞻基:
“於謙此人,萬萬不可輕慢,更不可傷其性命!”
朱棣甚至說過一句意味深長的話:
“他是後人保命之符,是關鍵時刻的大藥。”
評價之高,前所未有。
此人不但敢言,而且求實務本,堪為社稷基石。
尤其那句“不可以將士之命為長城,當以人心向背為國之根”,
更是道儘了王道與霸道的交織。
朱棣特地叮嚀朱瞻基,一定要深悟此言之意。
朱瞻基自然對這位賢臣寄予厚望。
“於謙……果然沒有讓祖父失望。”
他低聲喃喃,目光中充滿敬意。
然而另一邊,金豆子與狂妄居士對於謙卻毫無好感。
畢竟於謙一直是太子一派的堅定支持者。
“居然是他在關鍵時刻站了出來。”
金豆子低聲嘟囔,語氣複雜。
……
大秦!
秦始皇的神色終於有了些變化。
此前看到朱祁鎮胡作非為,招致土木堡兵敗,他便已預判大明恐將步北宋後塵。
而現在,大明未選擇退縮,而是另立新君、奮起迎戰。
這一點,讓始皇對大明的評價,明顯上升了幾分。
無論最終勝敗如何,至少這份骨氣,遠勝宋室!
“這場戰役,將決定大明的命運。”
“若朱祁鈺能夠固守京師,大明尚有轉機。”
“可若再敗一場……那後果不堪設想。”
始皇眼神冷冽,語氣沉重。
先前,朱祁鎮兵敗被俘。
如今,若朱祁鈺也戰敗失守,那麼整個帝國的軍心、民心,將會土崩瓦解。
到那時,或許隻能如宋人那般南渡避戰,偏安一隅,從此難有北伐之力。
“敢戰,便已勝宋一籌。”
始皇喃喃道。
漢武帝時期!
“好一個朱祁鈺。”
“這才像一個帝王該有的擔當!”
“豈能如宋徽宗、宋欽宗那般,敵軍壓境隻知退讓求和?”
“這些異族之患,豈是靠談判就能化解的?唯有一戰!”
劉徹,素來是主戰派,對於朱祁鈺的表現,甚是滿意。
朱祁鈺聽從於謙建議,堅決不遷都,反而調兵遣將,準備死守京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