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居然把這種本該用來形容神話人物的稱呼,強行扣到自己親爹頭上,怎麼看都有點像暴發戶的審美。
不過雍正為何這麼做,也不是沒有原因。
他登基之時本就爭議不斷,在這種不穩定局勢下,自然要把父親的功績吹到無與倫比,好為自己的統治增加合法性。
隻是這吹得……未免太過火了!
尤其是他給康熙定論時,那叫一個絞儘腦汁。
能想到的好詞全給加上去了,幾乎用儘了“偉大、光輝、正確”所有的讚詞。
放眼史書,根本找不出第二個人能和康熙並肩。
雍正簡直差點把話挑明:我爹康熙,是古往今來第一牛人!
雍正:我爹,天下無敵!
他這番吹捧,把群臣都整傻眼了。
大家撓頭直犯愁:您把康熙說得這麼逆天,我們該給他上個啥廟號啊?
史書裡根本沒找到能配得上的!
最後還是雍正自己拍板,大筆一揮,落下一個字:——“聖!”
這廟號有多誇張?
等於是把康熙的功績吹成堪比神明。
站在另一個角度理解——那就是雍正乾脆把自己爹當神人了。
可問題又來了:除了“聖”字,這個“祖”字和康熙也不算匹配。
畢竟康熙隻是大清第四位皇帝,入關後的第二代統治者。
既不是開國之君,也沒真正開創新的王朝基業。
硬要冠個“祖”字,多少顯得勉強。
不過話說回來,康熙在位時南征北戰,確實等於把天下重新打了一遍。
所以“祖”字的爭議並不算太大。
後人真正糾結的,還是那個過於神化的“聖”字。
……
大秦!
“子議父臣議君,真是豈有此理?”
始皇帝冷聲開口,話語帶著帝王的威嚴。
秦始皇雖是第一帝,但他既無諡號,也無廟號。
他認為子議父臣議君,皆失禮製,不合規矩。
於是自稱“始皇帝”,後世則以二世、三世順序相繼傳承。
“聖祖?嗬,還不如沒有。”
看著“清聖祖”的廟號,秦始皇更是堅定了自己當初的選擇。
在他眼裡,這就是“子議父、臣議君”的惡果!
無論過度的褒揚,還是極端的貶低,對皇帝而言,都是失敬。
真正能做到公允評價的,又有幾人?
“你若登基,切不可恢複此製。”
始皇轉頭叮囑扶蘇,語氣斬釘截鐵。
要是他死後,扶蘇竟給自己安上個“聖祖”的廟號,他非得從皇陵裡爬出來掐死他不可!
扶蘇素來重視禮法,但對父皇的規矩也絕不敢違背。
“父皇所定,自當遵從。”
“帝王之責,在於庇佑百姓。”
“功績如何,自有後世公論,又豈是一個名號能定?”
聽到這番話,秦始皇臉上終於浮現出一絲笑意。
“說得好。”
“朕一統天下的功績,後世自有定論。”
“縱然沒有廟號、諡號,又能如何?!”
“帝王的功業,豈是區區名號能夠評定的。”
“真正的帝王,應當以實績立身,而非追逐那些虛假的虛名。”
……
漢武帝時期!
漢武帝想到自己的廟號——世宗。
這稱呼,說起來也算是個不錯的名號了。
要知道在西漢時期,廟號還相當罕見,並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得到。
能留下廟號的,絕非尋常之君。